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1-06 11:41 的文章

刘性仁语中评:26条加大力度 创两岸双赢

105591358

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刘性仁(中评社图片)  

星岛环球网消息:中评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 张爽)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刘性仁对中评社表示,蔡政府不妨放宽心,平实看待惠台26条措施,大陆越是为台湾同胞的利益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两岸冲突的机会就越低,民进党何不换个思考,毕竟两岸和平发展才能共创双赢局面。诚如《小酒窝》中的歌词中的反思“当幸福开始有预兆,缘分让我们慢慢紧靠,然后孤单被吞没了,无聊变得有话聊”,当两岸关系开始透过民间开始有了幸福的预兆,政府应当乐观看待才是。 

刘性仁对中评社说,日前大陆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条措施),这是继之前国台办31项及大陆各方陆续推出惠台措施(台湾称之为对台政策),再一次推出大幅度影响深远的具体举措,然而一个26条措施,两岸当局及台湾朝野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及表述,就在台湾频频推出以安全之名相关的中共代理人法制化后,大陆当局既不灰心也不退却,仍单方对台湾民众纷纷放送好礼,这种冷热对比现象及态度实有探讨的必要。 

“总统府”发言人丁允恭说,这实际上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中国意图以此框架台湾,也损害台湾人民实质利益。陆委会也回应,这是“习五条”后,北京当局对台政军施压、威吓迫我接受其“一国两制”主张的“两面手法”,其“拉打两手”人尽皆知,也难以拉近两岸距离。台湾陆委会认为该措施是去年“31项措施”的延伸扩大。“名为惠台、实则利中”的本质不变,政府将严肃看待、评估和妥慎应处。大陆此举也反映中国大陆经济下行压力及各部门间协调限制,实施成效言过其实,完全禁不起检验;更是反映这段期间以来台湾人民拒绝“一国两制”、不认同中共统战分化的结果。中共企图透过融台促统政策措施、拉拢台湾,意图分化台湾内部,更证明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 

国民党指出,乐见26项措施涵盖了台湾企业与人民同等参与的服务及便利措施,但若其中有任何矮化“中华民国主权”的作法,则一定坚决反对。国民党希望两岸双方彼此都以民生为重,不要因一时的选举考量,伤害两岸人民的权利与利益。国民党表示,为保障两岸企业与人民的相互权益,双方应该透过授权的管道积极沟通、对话。国民党郑重承诺:2020重新执政后,必定尽快恢复两岸两会制度化的协商机制,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保障两岸人民及企业的福祉和权益。 

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韩国瑜阵营说,对大陆当局营造对台商有利的经营环境乐观其成,同时强调企业赴陆投资前一定要做好风险管控。大陆推出最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26条措施》,允许台资企业在5G、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行业享有和当地企业同等待遇,强调“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

萧万长先生日前在一场两岸企业家场合表示,我们要积极鼓励台商合作,带动台商新一波投资热潮,引导台商扎根。大陆2018年提出31条措施获得台商普遍认同,很高兴又听到26条措施的出台,希望大陆方面能够持续充实内容、深化落实执行、加大支持力道。大陆刚出台的26条措施一定会带来很大助益,值得我们报以高期许。他指出,台商具有从事各类型服务业的经验,两岸企业携手合作将发挥加乘效果,从而深化两岸经济互补、融合。随大陆经济规模扩大与产业实力提升,两岸企业家应认真思考如何共同开创自主研发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产业,持续优化产业合作模式,提升产业融合层级。在服务业产业链和制造业供应链方面,合作潜力尤为突出。他建议将惠台措施的适用对象延伸到涉及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更多台商台企中去,鼓励两岸产业携手合作。 

刘性仁认为,对于两岸当局及台湾内部完全不同的反应,我们应当就事论事,冷静理性看待,不要泛政治动机阴谋论,扬弃选票考量思考,大陆对两岸交流各项措施的推动,一向是主动、积极及可持续的单边推展,逐步开放落实,考量现实环境及技术性能否配合,既不会受台湾政治情势变化的影响,也不会受到因批评而退却,纵然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正式协商停顿,并采取各种法律手段禁止两岸交流,但从这几年观察,大陆当局对于两岸民间互动过程中衍生的各项问题依旧重视,不断探询各界意见,以问题为导向,试图创造条件,使两岸交流能循序推动,大陆固然有统战的意味,但从中华民族整体角度替台企和台胞服务,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