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在扩张区间综合PMI产
2019年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0%,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对此解读称,制造业景气回落,非制造业继续在扩张区间运行,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在扩张区间。
制造业产需均走弱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10月份制造业PMI在9月份回升后再度掉头向下,仅好于今年2月份,为年内次低点,并连续6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张雨陶向《金融时报》记者分析说,国庆长假通常会使制造业PMI较9月份回落,与2017年和2018年同期相比,今年0.5个百分点的回落幅度仍属正常范围。
但10月份制造业产需均走弱。张雨陶表示,一方面,生产扩张放缓,生产指数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至50.8%,为年内次低点,但仍高于临界点。另一方面,需求显著趋弱,新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至49.6%,继三季度末短暂重返扩张区间后再度降至临界点以下;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至47.0%,进口指数比上月微降0.2个百分点至46.9%,表明内需亦有回落,但总体好于外需。
其他指标方面,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双双下降,生产预期较弱影响了原材料补库存意愿;采购量指数下降,处于被动去库存状态;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企业进出两端价格走弱,近期PPI可能继续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分类指数中唯一上升的是从业人员指数,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至47.3%。“从业人员指数改善,稳就业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刘学智说。
不仅如此,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制造业内部结构继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显现。”赵庆河称,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为51.4%、50.3%和50.8%,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2.1个、1.0个和1.5个百分点,均运行在景气区间。
同时,企业信心相对稳定。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2%,虽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三季度均值。
“8月份以来逆周期调节发力,库存周期接近底部;9月份PPI环比回升,PPI翘尾效应等都指向PPI见底。”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高明预计,年内制造业PMI将持续降低收缩幅度,但回升至扩张区间难度较大。
服务业景气有所回落 建筑业重返高位景气区间
10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环比回落1.6个百分点。刘学智表示,服务业景气度下降是影响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的主因,与生产相关的商贸、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景气度下降明显。
不过,服务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增强。赵庆河表示,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60.3%,比上月回升1.0个百分点,升至高位景气区间,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位于65.0%以上。
10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4%,比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回到高位景气区间。张雨陶认为,三季度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基建拉动作用显现,对建筑业形成一定支撑。
在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看来,非制造业整体呈现出服务业弱、建筑业强的格局。建筑业的拉动主力是房地产,基建施工仍然稳健且明显上行,但服务业中房地产业收缩,表明其销售、后续投资意愿仍受抑。
进一步看分类指数,明明指出,非制造业仅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比上月上升,而新订单指数、销售价格指数重新回落,说明下游需求走弱现象仍在持续。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销售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以及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边际表现均好于服务业。
“9月份宏观数据大多出现回升,但在季末效应消退后,10月份各项指标相应回落。”展望下一阶段经济形势,张雨陶强调,随着外部环境缓和,国内各项稳增长措施加速落地,经济将会呈现更大韧性,四季度数据有望止跌企稳。
刘学智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逆周期调节力度需加大,重点在于扩大有效内需。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及未来一个阶段,需做好防通胀和防通缩、稳增长和防风险、稳外贸和促转型等多种关系的均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宜汇聚一心,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