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报评论员文章 | 奋楫争先,精准补齐短板——“扩大有效投资”系列评论之二
衢报评论员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增长,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动能。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是全市当下的一项硬任务,是必须立说立行、立竿见影的“一把手”工程,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会弹钢琴”的试金石。我们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点站位,“察势”“趋势”“驭势”,奋楫争先,迎难而上,不断为发展注入增量、激活存量、壮大总量、提升质量。
有效投资如何扩?紧盯短板、精准补齐,是打赢攻坚战的有效抓手、必由路径、不二法宝。“木桶理论”揭示,水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板。从宏观层面讲,补齐短板就是抓增量;从中观层面看,拉长短板是抓存量;从微观层面说,消除短板就是抓质量。
当前衢州的短板在哪里?反映在项目投资领域,就是开工落地少、投资进度慢、项目招引缺、谋划争取难。从今年前8个月情况看,主要受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扩大、大项目开工延迟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微弱增长。我市9大责任区块中(含市辖区、集聚区、西区),5个区块投资呈现负增长,其中三个区块出现10%以上的跌幅。
但短板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我们也要看到有利因素。前8个月全市项目投资增幅位列全省第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超过三成。从市发改委统计情况来看,江山、常山、开化各有267个、222个和169个项目。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只要全市“一盘棋”,协调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以至2.5产业,创新机制,扬长补短,对症下药,厘清“远中近”项目表,打出“短平快”组合拳,把“时间表”化为“计程表”,把“计程表”化为“奋斗表”,紧盯问题攻坚,紧盯项目落地,形势完全可以改观,局面也将为之一新。
精准补齐短板,需要树立辩证思维、系统思维、产业思维。我们要看到,有的短板问题,囿于某一层级系统破解时往往无解,站到更高层级系统里就能迎刃而解、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全产业链竞争的时代,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跳出衢州看衢州、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项目看项目,往往就能在挑战中发现新机遇,找到新方案。近年来,我市聚焦交通先导、城市赋能、产业创新、乡村振兴等“八大任务”带来的利好正在逐渐放大,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快速崛起,美丽经济幸福产业风生水起,为扩大有效投资打开了宽广空间;积极融杭连甬接沪、对接长三角,多个飞地“飞”出衢州,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积极争取、精准对接、强力推进项目与投资,适逢其时、正当其势。
“1170个投资项目、730亿元的投资计划、7%的投资增速”方向已经明确,实现“三个确保”目标已锁定。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系统谋划、拧紧发条、对标对表,凝聚各方力量,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高标准推进。要积极统筹推进民间投资、央企投资、招商引资、衢商回归和高质量引进外资等工作,形成全市千军万马抓投资,各方各界热潮奔涌抓项目的生动局面。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改善、城市能级提升等领域,优化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实现投资的精准发力、集中发力,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要加快实现市内外打通、政府企业打通、科技人才打通和基金资金打通,围绕“种子、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培育产业链,围绕“空间、配套、产业、政策、招商”培育生态圈,打造优质平台,提供阳光雨露。要通过强链、补链,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推动高精尖新产业在三衢大地舒枝展叶、开花结果,一叶葱茏、一企成园。
克难攻坚,决战决胜。打赢扩大有效投资这一硬仗,衢州没有退路。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