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0-16 13:45 的文章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攻坚克难 书写高校扶贫奋进之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3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指出,“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教育扶贫肩负着“两不愁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五个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重要任务。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行动,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投入体系、项目体系、资助体系和保障体系,组织动员全教育系统力量,合力攻坚克难,推动教育行业扶贫、定点联系滇西、定点扶贫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是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力量配备上,2012年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承担了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定点扶贫任务;按照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片区的工作部署,22所直属高校承担了滇西专项扶贫任务。2019年,教育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力量的通知》,新增19所高校采取“1+1”模式,由1所已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直属高校与1所尚未承担扶贫任务的直属高校共同定点扶贫一个贫困县,并增加江南大学助力其他中央单位完成定点扶贫任务。目前,75所直属高校尽锐出战,已全部投入扶贫工作。省属高校也在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下,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二是在工作任务上,各直属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当前的头等大事,举全校之力,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深入定点扶贫县开展调研,加大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选优派强挂职干部,帮助制定实施脱贫攻坚计划、年度减贫计划等。2018年,各直属高校领导赴定点扶贫县调研3394人次(其中,学校主要领导66人次),开展督促指导131次,选派挂职干部139人、村第一书记55人。发挥优势,创新帮扶形式,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与贫困地区扶贫短板结合起来,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贫困地区,推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发动全校力量,调动校友和社会资源,引导各类资金、管理要素等向定点县聚集,创新开展各类特色扶贫项目。

三是在组织领导上,加强动员部署,每年召开直属系统扶贫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定点扶贫的决策部署,分析形势、总结工作、找准重点,统筹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完善制度体系,2013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2019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强化工作指导,明确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加强示范引领,连续组织四届直属高校和两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案例推选活动,举办三届教育扶贫论坛,示范实施“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 教授服务团走进贫困地区”“非遗扶贫”等活动,引导高校相互学习借鉴,探索多元化高校扶贫路径。加强理论研究,每年面向直属高校扶贫挂职干部组织开展扶贫课题,巩固形成高校扶贫理论成果和实践模式。强化各高校主要领导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意识,各高校均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推进扶贫工作事项,统筹多方力量形成扶贫合力。

四是在压实责任上,指导直属高校签署并履行年度定点扶贫责任书任务,提出六项主要指标“6个200”的底线任务要求。从2018年责任书完成情况看,44所直属高校共投入帮扶资金1.38亿元,引进帮扶资金13.18亿元,培训基层干部2.34万人,培训技术人员3.73万人,购买农产品1.23亿元,帮助销售农产品3.27亿元,均超额完成任务。从2019年责任书签订情况看,各高校均达到底线目标。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连续两年实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年度考核工作,通过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向高校“一对一”反馈了考核结果,强化了问题整改工作。各校均未出现“较差”等次,考核为“好”和“较好”等次的比例位居前列。2018年,国家级、省部级媒体宣传报道各直属高校优秀扶贫案例459次,15所高校获得全国或省级脱贫攻坚奖。截至目前,44个定点扶贫县已有20个县实现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