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0-16 15:33 的文章

中证报:超千亿元减持不会冲击A股市场!专家呼

兴业证券数据显示,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增减持公告进行模拟计算,前三季度的净减持金额达到1359亿元,仅次于2015年全年。

但从整体行情来看,减持行为未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冲击和影响。市场分析认为,今年整体市场的运行逻辑主要受企业盈利等因素影响。

备受关注的是,自2015年以来,证监会不断调整完善减持政策,目前形成了一套以锁定期为核心,以全链条信息披露、限制减持比例为配套的规则体系,起到了维护市场稳定的积极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相关政策鼓励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和活力背景下,可以适时优化减持规则。纵观美国、香港等境外成熟市场,其通常对减持限制相对较少,且与时俱进,持续缩短限售期、提高触发门槛,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减持总体影响有限

2019年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共披露减持计划约570份,去年同期共披露减持计划约440份,同比增长约29.55%。从历史情况来看,2015年—2017年,各年度共分别披露减持计划约280份、260份、380份。

短期来看,减持计划的披露确实对二级市场会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沪市公司为例,今年以来,减持计划披露当日对上市公司股价有一定程度下跌,但剔除上证指数影响后,平均跌幅为1.59%,跌幅不大。

从长期来看,减持计划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逐渐减弱。随着计划披露后时间的不断推移,沪市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呈逐渐缩小的趋势,计划披露后5个交易日、10个交易日、1个月、3个月的剔除上证指数影响后累计涨跌幅均值为-1.58%、-1.21%、-1.22%、-0.79%。总体上看,减持行为对股票交易并没有造成大的扰动。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认为,减持在今年出现增长,一是出于流动性分层,2016年、2017年以来,在供给侧改革政策影响下,大小企业基本面割裂明显,分化加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受限,股东通过减持股份缓解自身资金压力;二是股权质押压力大,一些股份出现被动减持;三是限售股解禁2019年达到近些年的新高,且在2015年年中市场出现大幅下挫后,减持政策一直较为严格,股东减持受限;四是2019年整体来看市场整体表现较好,股东在价格上涨过程中减持所持股票。整体来看,减持行为是整体经济和市场运行的结果,是市场化行为,并非洪水猛兽。

华泰证券分析师指出,减持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反映了个股之间长期投资价值的分化,并不会引发市场恐慌。该机构分析,今年以来产业资本减持行为更多是存量减持,有助于缓解大股东现金流问题。站在中长期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问题的解除,使得其更有充足的动力进行资本运作,有利于活跃并购市场,提升直接融资占比,夯实上市公司平台主业,促进企业盈利和成长性预期的边际改善。同时,该机构认为今年外资、两融、中长线资金等增量资金规模较大,股票市场出现资金面紧张的概率较小。

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谢超表示,A股产业资本长期呈现净减持,减持新规的出台明显缓和了市场压力。2009年至今A股产业资本累计净减持9155亿元,来自限售股解禁部分占54%,为减持的主要来源。2015年7月的“禁售令”、2016年1月减持提前披露的规定及对减持规模的限制、2017年减持新规限制等,将大量的减持分散化,来自解禁的减持金额与解禁市值的比例中枢从大于10%下降至5%,市场受产业资本减持影响也明显变小。

减持制度偏紧

目前,A股市场对于减持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及沪深交易所颁布的《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等文件。上述法律法规对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特定股东、董监高等进行了一系列约束,主要包括扩大监管适用范围、明确减持比例、强化信息被露等内容。

规范大股东方面,要求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减持,每3个月不得超过1%和2%,大宗交易的受让方还须锁定6个月;通过协议受让股份,价格不得低于市价的9折,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转让后丧失大股东地位的,6个月内双方要继续遵守前述比例限制。此外,上市公司或大股东涉嫌违法犯罪被立案调查一定期限内,大股东不得减持。

董监高方面,则规定董监高在定期报告披露前30日内、业绩预告、重大事项等更多个窗口期不得减持;涉嫌违法犯罪被立案调查一定期限内不得减持;任职期间内每年减持不得超过所持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减持,提前离职的须在原定任期内继续遵守上述限制;董监高减持后须及时披露减持情况,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还应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

减持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