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上报国务院
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先生为大家介绍2020年上半年的工业和通信业发展情况。其中提到汽车方面的内容有:
人民网:我想问的问题是关于充电桩的。我们知道,今年为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请问目前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怎么样,以及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建设情况是怎样的?能不能给我们作个介绍。谢谢。
辛国斌:
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自2009年开展“十城千辆”示范推广试点以来,经过各方面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力量。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超过了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从产业发展进步的角度来看,技术水平在明显提升。主流车型的续驶里程基本上都在400公里以上,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也达到了250瓦时/公斤。另外,整个产业发展的体系也渐趋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材料、电池、电机、整车、电控、生产装备等产业链上下游基本实现了贯通。产业配套环境也不断优化,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3.8万座,换电站449座,建设了各类充电桩13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1万个,私人桩74.9万个。同时,我国还建成了“十纵十横两环”4.9万公里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过去大家都担心,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出城,能不能在城际之间跑?现在告诉大家,不用担心,可以跑了,我们很多高速公路有加油站的地方就有充电站,所以出去还是有保障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群众的出行期盼、产业升级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差距、整车成本偏高、充电不够便利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很多消费者还是对续驶里程有焦虑感。
充电和换电都是电动汽车的能源补充方式,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使用领域和消费群体。从当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仍然处于产业的发展初期。技术路线、商业模式还都在探索和变化当中,我们还是要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鼓励企业研发新型充电和换电技术,探索车电分离的模式应用,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相比大家了解比较多的充电方式,换电模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我简单归纳一下。
换电模式第一个特点就是车电分离,可以大大降低消费者购车的成本。现在大家普遍感觉到,新能源汽车虽然国家有补贴政策,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偏贵。而且这种国家的补贴政策已经明确了退坡,原来是到今年底退坡完毕,由于疫情的影响,决定推迟退坡进度,还可以再延一段。所以,车电分离可以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二是可以增加消费者出行的便捷度。换电池时间甚至比加一箱油的时间还要短,我们做了一个比较,比如现在换电站,车开进去开出来不到3分钟,我们加一箱油没5分钟、8分钟是加不完的。所以,换电实际上只要习惯了,也是很便捷的。
三是由电池运营公司对电池集中进行监测、养护与管理,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我们消费者买新能源车很多人只管开,对车的关心和关注、养护就没那么及时到位。电池其实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组件,除了电池单体之外还有电池包的管理问题,技术上要求很高,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养护、检测,否则在充电过程中和充电后的一个小时有较大风险,一旦热控制管理不好,就可能出现爆燃。即使有这种问题,我也可以告诉大家,新能源汽车自燃率比传统车还是要低的。由电池运营公司集中管理,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实际上很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传统车去加油站加油,这是理所应该的、正常的,那么新能源车、电动汽车换电池、租电为什么不可以呢。
四是利用峰谷电价的差别来降低充电成本。现在往往是新能源汽车开回家晚上充电,在用电高峰期充电,这会用电的价格就比较高,如果是电池运营公司来管理电池的话,完全可以利用峰谷优惠电价这个时间段来充电,可以降低租电池的成本。这也是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