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23 12:16 的文章

保市场主体江苏这样答题:促增量,纾困提质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也在恢复,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市场主体数量的变化。省市场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江苏市场主体从3月开始实现正增长,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累计达1111万户,较上年底增长6.3%。

  保市场主体是“六保”的重要一环。可以说,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1日举行的省市场监管局半年工作会,就下半年保市场主体工作作出部署。

  促增量,

  企业开办用时压缩至两天

  疫情发生后,灵活用工需求增长较快。上半年,涟水县“订个活”灵活用工平台十分火爆。在这个平台上,新设个体工商户3809户,户数较去年同期上升24%。据介绍,“订个活”平台主要是为个体工商户进行集群注册登记,目前累计集群登记4万余户。据悉,省内类似于“订个活”这样的共享经济灵活用工平台企业有5家,通过开展个体工商户集群注册登记,累计帮助38.9万人实现灵活就业。

  为了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江苏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启动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推出全省市场主体登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截至6月底,江苏新登记市场主体101万户,日均5549户,同比增长19.9%。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4.9万户,日均4117户,同比增长28.6%。

  既防控疫情,又促进复工复产复市,江苏打出“组合拳”。省市场监管局局长朱勤虎说,促增量,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促进市场主体“快生多生”,以市场活力的充分释放对冲疫情影响。

  南京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03418家,其中二季度同比上涨24.2%。这样的速度,离不开企业开办全流程实时在线一体化管理和全环节半日办结。淮安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87610家,同比增长108.6%,企业登记注册业务0.5个工作日即可办结。从全省来看,企业开办平均用时压缩至2.01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时限压缩58%。

  朱勤虎介绍,接下来要将商事登记确认制、“一企一证”、住所在线核验等改革试点适时向全省推广。同时,进一步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扩大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和120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

  纾困提质,

  帮市场主体活下去强起来

  为应对疫情影响,从中央到地方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均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减负、让企业活下去。

  朱勤虎认为,保存量,就是要认真落实应对疫情助企纾困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市场主体能够活下去,“留住青山、赢得未来”。提质量,是要坚定不移推进质量提升、标准引领、知识产权强省等工作,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从纾困角度来看,既要解决融资难题,又要降低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轻装前行。省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省运用动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24.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98%,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有力支撑。盐城市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02件,帮助市场主体融资90.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6倍。

  江苏还减免中小企业委托检验检测费、部分特种设备检验费、医疗器械和药品注册费等费用1.28亿元,对1171个有轻微违法行为的市场主体实行免罚。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一直重视质量提升,已累计组织150个重点行业、300个重点产品和近3000家重点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同时,首批23个团体标准已落地,以高标准引领质量提升。

  连云港通过开展中小企业“对标提升”行动,为中小企业发展“问诊把脉”。连云港市市场监管局办公室主任周文吉介绍,将探索自贸试验区质量基础协同服务先行先试,在标准创新、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出台22条举措,为企业“强起来”提供支撑。

  据介绍,我省正以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深入实施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合格率提升三大行动,争取年内在高端纺织业取得突破、形成经验。为进一步了解各地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省市场监管局还先后与苏州、徐州等6个设区市签署高质量合作协议,建立专项督导、专班负责、专报跟踪、专题会商的督查落实机制。

  公平有序竞争,

  拓市场主体发展空间

  扩容量,指的是营造宽松包容的创业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拓展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空间。省市场监管局会同6个省级部门,对机动车、建筑工程、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目前首批4.5万余户检查计划已下发。“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双随机抽查比例频次,就是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空间。”朱勤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