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4-11 11:20 的文章

违法开采天然砂石污染环境 机制砂石产业升级势

  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砂石是工程建设中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建设用砂分天然砂和机制砂两大类。经过多年大规模开采,天然砂石资源逐渐减少,加之一些地方对砂石基础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行业整治工作简单粗放,没有统筹好“堵后门”和“开前门”的关系,机制砂石企业数量明显减少,造成区域性短期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工程项目正逐步有序复工复产。此时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及时部署各地切实保障砂石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对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济平稳运行,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机制砂石粗放生产

  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砂石骨料消费呈逐年增长态势。过去以天然砂石为主,主要源于山川河流,随着天然砂石资源枯竭、生态保护要求提高和建设工程需求量持续增加,机制砂石逐渐替代天然砂石弥补市场需求,目前机制砂石已占建设用砂的70%左右。

  2019年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印发《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机制砂石生产由简单分散人工或半机械的作坊,快速转变为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工厂,行业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仍面临三个问题:一是质量保障能力弱,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是绿色发展水平低。

  《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落实《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对机制砂石行业的管理和引导,从规划布局、工艺装备、产品质量、污染防治、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强联动,加快推动机制砂石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建设用砂需要。

  为了解砂石行业的发展现状,《法制日报》记者以咨询为名,加入到了多个砂石信息交流聊天群中并了解到,机制砂石的大部分交易主体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机制砂石产业集中度仍然有待提高。比如某地相关企业普遍表现出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等特点,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噪音、粉尘、废水污染等环保问题及安全隐患。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砂石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完善水运网络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

  据了解,在聊天群中达成的大量砂石骨料交易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运输砂石的重型货车一般选择柴油作为燃料,加重大气污染。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砂石公路货运周转量占全国公路货运周转量20%左右,氮氧化物排放近80万吨,约占全国机动车排放量的14%。

  也有部分临港地区,比如福建福清、广西南宁、辽宁葫芦岛以及山东青岛等地,会特别要求水运。但就群聊记录来看,支持铁路运输的极少。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解读《若干意见》时表示,我国砂石行业发展存在绿色发展水平低的问题。我国每年产生百亿吨建筑垃圾、尾矿和废石,如果这些大宗固废生产砂石骨料被完整利用起来,既可减少机制砂石对矿山资源的消耗,还能实现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占地、环境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但尾矿砂加工生产也存在一些问题。3月28日,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发生尾矿砂泄漏事故,造成依吉密河河水受到污染,并威胁下游呼兰河水环境质量。在黑龙江省政府启动伊春鹿鸣矿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二级响应后,在生态环境部应急指导组现场指导下,通过在依吉密河上实施的“污染物控制工程”,在呼兰河上实施的“污染物清洁工程”,采取絮凝沉降方法,有效削减了河水中的污染物。监测数据表明,依吉密河中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呼兰河中的污染峰值随着污水团向下游迁移在逐步衰减。

  《指导意见》提出,在符合安全、生态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综合利用废石、矿渣和尾矿等砂石资源,实现“变废为宝”。

  浙江温州一家混凝土有限公司经理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附近有些小型企业经营者眼里,尾矿砂利用价值远没有河道砂和新开发的矿山价值高,这是因为他们尚未看到尾矿的市场投资空间和潜力。”

  违法开采天然砂石

  破坏景观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