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10-14 23:30 的文章

蒋永穆:四川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谱写了中国减贫奇迹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12日讯(记者 李丹)10月10日,四川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成都召开。10位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畅谈学习体会,共同研讨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蒋永穆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作为全国贫困人口较多、面积较大、程度较深的西部大省,四川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坚持不懈推进全省减贫事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谱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四川篇章。  

  “四川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构筑减贫支撑体系。破解贫困难题,必须从源头出发,建立并夯实减贫的政策体系。”蒋永穆表示,70年来,四川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并结合四川实际完善各项政策,有力推动了减贫的进程。构建完善减贫政策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以制度为基础的国家减贫模式逐步形成。改革开放新时期,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经济开发式扶贫,出台并实施省级扶贫攻坚计划、扶贫开发规划和纲要等减贫政策,脱贫力度逐步增强。进入新时代,四川大力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建立“3+10+N”减贫政策体系,脱贫步伐大幅加快。建立健全减贫工作机制。四川积极创新减贫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建立了囊括减贫目标、责任、组织、监督、考核机制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战略目标;实行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等多种组织方式;在全国率先推行脱贫“回头看”“回头帮”,极大提高了减贫工作实效。  

  四川坚持发展、解放和保护生产力,激发减贫内生动力。解决贫困顽疾,必须找到根本手段,形成摆脱贫困和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70年来,四川始终重视生产力这一决定因素,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贫困人口内生发展能力。在发展生产力中稳步减贫。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实践,解决温饱不足等突出问题。改革开放新时期,四川积极发挥农业大省和西部地区唯一产粮大省的优势,在发展特色农业中推进产业扶贫,成功实现了全川人民基本温饱。进入新时代,四川着力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积极推动了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在解放和保护生产力中逐步减贫。四川在全国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主动摆脱贫困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渠道助推农民增收。同时,四川注重保护宝贵的生态资源,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扶贫,为贫困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蒋永穆说,四川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实现全面整体脱贫。中国特色的减贫,是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户的全面减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70年来,四川致力于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步伐,力图早日达成全面整体脱贫的目标。强化政策支持重点突破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收官阶段,就四川来说,要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四川制定并实施彝区藏区扶贫工程、方案和行动,实行省内综合帮扶、对口帮扶等专项帮扶方式,加快推动了藏区彝区“一步跨千年”的进程。凝聚社会力量合力脱贫攻坚。四川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贫保障体系。尤其是在深度贫困地区,针对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四川建立了深度贫困县“六个一”全覆盖大扶贫格局,实现了各类主体的深度参与和协同发力。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蒋永穆直言,四川应进一步发挥减贫制度优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力深度贫困地区,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尤其是要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断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