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费高达百万 券商保荐人争夺白热化
本报记者 贺江兵 北京报道
“现在保荐人的年薪最少也在100万人民币,高的可以达到1000万人民币以上。”一家证券公司熟知保荐人行业的资深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只要成为保荐人,就意味着即将成为百万富翁。”
“很多保荐人不需遵守企业的工作时间,一周仅工作8个小时,在其使用保荐代表人身份时,只需按要求在项目书上签字即可。我们戏称这些保荐人为‘书法家’。”
另据他介绍,随着牛市和IPO进程的加快,这些被业内称作是最牛的“书法家”特殊人群尚存在人员短缺,目前仅有785人。这些保荐人签字费动辄数十万,最高的是一家合资公司的签字费30万美元,平均每字10万美元。
去年以来延续的大牛市,对保荐人来说,亦是忙碌的两年:一方面忙于拉项目——拿“签字费”;另一方面忙着跳槽。据权威人士提供的消息,在2007年上半年,有近300保荐人有过工作变动。此职位人才流动率已达到了30%—40%,呈现全国性流动态势。
保荐人——这个并不为大多数人了解的行业还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挖角白热化
王先生是第一批保荐人,去年以来他的身价已经上涨了3次,去年他的固定薪金是30万元,今年5月涨到了60万元,9月份的一次跳槽使得他的固定薪金达到90万元。他的朋友说,加上其他薪资,王先生目前的年收入保守估计会到600万元以上。
对于保荐人为何频频跳槽,专注于金融行业的猎头公司——深圳市尤里克顾问公司的高级顾问分析说:主要是由于保荐人才的紧缺与证券行业政策不匹配、近两年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保荐人的需求、部分企业相互挖角等原因,导致保荐人频繁流动。
证监会上周召集少数证券公司负责人赴京讨论一份将要出台的有关保荐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的指引文件,据一位与会人士向媒体透露,讨论焦点内容包括将“一个投行项目应有两名保荐代表人”提高为“应有6到8名保荐代表人”。
目前,各券商之间对保荐代表人的争夺已达到了白热化。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保荐代表人的总数量应该为785人,拥有两名以上保荐代表人的公司有68家,这其中大部分的保荐人员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的券商手中。截至今年5月,保荐代表人在30人以上的基本都是大型券商,如:广发证券有50多人、中信证券有36人、国信证券有46人等;而小券商如广州证券、万联证券、华林证券、海际大和等只有5人以内,甚至只有2-3名保荐代表人。
在目前保荐代表人流动的大势下,小券商人员流动对公司产生的创伤绝对大过大券商。因此,小券商会主动出击进行人才挖掘。去年年底,齐鲁证券就曾以90万固定年薪在业内广招有识之士。从现在该公司的保荐人数来看,当时,他们的高薪政策还是起到了作用。
据业内人士介绍,曾在国内一流券商任职过的保荐代表人,会更多地倾向考虑中小券商的工作机会。因为券商的大背景已经不是他们考虑的第一要素。这类保荐代表人更关注个人的发展平台、自由度与合理的薪酬制度。
一直服务于中小券商的保荐代表人的选择却分为两类,一类比较注重大型券商或外资券商的平台,他们不看重职位和薪资的高低,关注的是公司的品牌与平台;另一类不关注公司背景,他们认为一流的券商虽然背景好,但工作太辛苦,自由度不高;可以操作一些好项目,但由于是新进入的人员,无法在项目运作中起到主导作用。
何以高薪?
2007年上半年,伴随大牛市格局的正式确立,保荐代表人的薪资发生了剧烈变化。虽然不同券商对保荐人的年薪定义不一致,但也能找到相通之处。今年3月,保荐代表人的固定薪资在30万-45万之间;6月,已经提升到60万-80万,少数券商甚至将固定薪资确定在100万以上。不同类型企业的薪资架构也不同,一般工资构成都是由固定薪水+签字费+项目奖金构成。不过国有券商和外资券商没有签字费,一般券商均有签字费,签字费主要包括:IPO、督导、上市再融资签字费。一般券商都希望通过签字费留住保荐人。
分析人士对于保荐人为何能拿如此高薪作了系统的分析。他们认为,“证券市场繁荣,保荐项目的增加,拥有保荐资格的人数并没有相应增加,造成对保荐代表人的需求增加”。这样就造成物以稀为贵的局面。
企业融资、再融资和新业务开展等原因促使券商业务迅猛发展。目前,国内券商的项目量都有大幅增加。
目前,外资、合资企业对大陆投行市场的强力渗透、中国保荐人制度控制使保荐代表人数增加有限等原因,造成了券商保荐代表人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