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美味 2019-08-03 00:33 的文章

蘇州一對老夫妻為女兒裝滿15個行李箱家鄉美味

原標題:鄉愁啊,就是七旬父母 15個行李箱漂洋過海的“配齊”

蘇州一對老夫妻為女兒裝滿15個行李箱家鄉美味

  老兩口准備的美食裝了滿滿一冰箱。

蘇州一對老夫妻為女兒裝滿15個行李箱家鄉美味

  女兒從國外帶回的保健品。

蘇州一對老夫妻為女兒裝滿15個行李箱家鄉美味

  老兩口想女兒時會拿出以前的照片看看。

  春節假期結束了,拜別父母的你行囊裡是不是塞滿了老人精心准備的“配齊”?在蘇州,就有一對老夫妻,為出國在外的兩個女兒,常年不斷地准備各種家鄉美食。

  “年前小女婿回加拿大時,大箱子裝滿了年貨,把20斤山核桃、2斤鬆子、5斤筍干、2斤筍豆都帶走了。”78歲的吳偉平說,隨后大女兒又回國住了10天,走時帶了兩大箱東西,家裡“存貨”一下子清空了。於是,大女兒剛走,他和老伴又忙著“補貨”,生怕怠慢了小女兒。“一年四季‘連軸轉’,家裡常年‘備貨’,兩個女兒誰先回來誰先拿。”吳偉平樂呵呵地說。

  吳偉平的老伴叫胡仲英,76歲,老兩口住在蘇州市姑蘇區雙塔街道網師巷社區,是地道的“老蘇州”。夫妻倆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54歲,1985年去日本留學,之后跟隨老公定居在日本大阪﹔小女兒也52歲了,20年前通過技術移民去了加拿大溫哥華。生在蘇州,長在蘇州,女兒們從小吃慣了父母燒的蘇幫菜,去到異國他鄉最難適應的就是飲食。時間久了,家鄉美味成了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鄉愁。

  胡仲英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大女兒是服裝設計師,小女兒從事財會工作,平時比較忙,回國探親的機會並不多。每次回家,女兒們會第一時間到處尋覓家鄉的味道,無奈逗留時間太短,而蘇州人又講究“不時不食”,很多美食有較強的季節性,女兒們離開時總感嘆“吃不夠”。

  剛開始,老夫妻倆琢磨著,寶貝女兒們一年才回來一次,提前多准備些她們愛吃的東西。等她們到家,放下行李就可直接開吃。“吃不完的,她們不舍得留下,會主動‘打包帶走’。”不知不覺中,吳偉平和老伴囤的貨越來越多,家裡小小的儲藏室被堆得滿滿當當。吳偉平拿出一大袋萬年青餅干說:“國外的餅干也很多,但大部分芝士和奶油味太重,小女兒最喜歡吃這種餅干,蔥油味的,還有小酥餅,買好了一大包,等女婿到家打包裝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胡仲英還特地為小女婿准備了2瓶正宗的紹興老酒。

  “這些都是女兒愛吃的,大餅油條是在雙塔菜場買的,玫瑰包子也是老頭子特意找的一家女兒愛吃的小店買的,讓她帶著在飛機上吃。買這幾樣點心,跑了大半個蘇城。”2018年11月26日,大女兒臨走前,胡仲英又在滿滿的兩個行李箱中,塞進12個王氏大餅、4根油條、2盒菜包、2盒玫瑰包,還有5斤萬年青、15個灰湯粽。

  外孫女都20多歲了

  也十分孝順

  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吳偉平和胡仲英的兩個女兒相繼出國,這在當時的工薪家庭中並不多見。胡仲英記得很清楚,大女兒去日本留學時,她和老伴每月拿著30多元工資,省吃儉用攢下來的積蓄幾乎全給了女兒:“開學時隻帶了一個簡單的行李箱。”

  老兩口說,兩個女兒都是捧在手心裡的寶。大女兒性格比較內向,言語不多,但做事認真,也很要強﹔小女兒從小活潑開朗,能說會道十分討人喜歡。吳偉平告訴記者,其實兩個女兒都非常貼心,離家這麼多年,每周聯系父母不會少於三四次。現在手機普及了,女兒教他學會用微信視頻通話。“前陣子日本刮了台風,大女兒馬上打來電話報平安,讓我們放心,平時聊的大多是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吳偉平說,小女兒是家裡的開心果,通話時會告訴他們一些國外的新鮮事,也會問問他們參加了哪些社區活動。

  看到媽媽常年牽挂國內的外公外婆,吳偉平的兩個外孫女也格外懂事。如今,兩位老人的大外孫女已大學畢業當了老師,在加拿大的小外孫女在讀大三。胡仲英表示,小外孫女不僅是“學霸”,古箏、鋼琴、琵琶的水平都非常不錯,她准備大學畢業后回來到清華大學繼續深造。由於小時候在外公外婆身邊長到5歲,小外孫女和外公外婆的感情特別好。2018年過年時,吳偉平身體不適,突然發燒,正在假期中的小外孫女得知后,獨自訂了機票趕回蘇州,探望和照顧外公。

  腌魚干、油爆蝦、炒蠶豆……

  原材料塞滿一冰箱

  春節前,老蘇州家庭有腌咸肉和腌魚干的習俗,年前提前腌制好了,存放到過年期間吃。在吳偉平家的廚房窗戶上,挂了十幾串腌好的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