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美味 2019-06-06 09:24 的文章

“孵小雞”算生命教育,美味炸雞呢?

“孵小雞”算生命教育,美味炸雞呢?

背景:近期,杭州不少中小學校園裡出現了小雞、小鴨、小鳥等小動物。記者發現,這與學校開展的生命教育有關。“孵小雞”也成為作業,被孩子們帶回家。由此,孵蛋器、受精蛋等在網上熱銷,許多家長在朋友圈晒“快樂與煩惱”。

新京報發表楊玉龍的觀點:孵小雞可以借機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比如,小雞破殼而出時,能夠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與珍貴﹔還如,雛雞夭折時,學生從悲傷中,可以領悟到生命的脆弱﹔再如,通過孵養小雞的過程,也為孩子們提供了親近自然與生命的機會。但同時,有老師就表示,城市中養小雞會遇到困境,如果只是把小雞當作玩具,弄不好小雞就會不幸夭折,和真正的生命教育背道而馳。筆者以為,生命教育別隻熱衷“孵小雞”,因地制宜、因學制宜最為重要。生命教育看起來很復雜,實則不然,它就在身邊,更無須刻意為之。比如,就有老師表示,真正的生命教育應有三方面內涵:培養孩子對生命的態度、提高孩子經營生命的能力、教會孩子開發生命的潛能。讓學生認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絕非是孵小雞這一過程就能全部實現。如何培養學生從科學理性的角度認知生命,樹立珍視和熱愛生命的價值觀,應該找到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出口,而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生命教育上走偏路。

小蔣隨想:不少父母在朋友圈吐槽——老師給孩子留的某些作業,往往把家長搞得團團轉。孩子們學到多少東西不好說,倒是家長肯定得買材料、與孩子一起做(常常是家長為主)、還得負責“善后”。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家長越俎代庖,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問題是,像“孵小雞”這種事,城裡孩子去哪裡找會下蛋、會孵蛋的母雞?可不是隻能買孵蛋器、受精蛋嗎?這本身就不符合自然規律。下一個問題是在哪買?孩子們會網購,有支付賬號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隻能由父母做好“前期工作”。即便如此,孵蛋器涉及通電、注水等操作,孵蛋、養雞具有一定專業性,如果孩子操作不當,完不成老師的作業還不算,說好的“生命教育”可能變成“扼殺范例”,家長能“大撒把”嗎?好不容易把雞孵出來,下一步怎麼處理?並非誰家都養寵物,小雞則是“被”成為有關家庭的寵物。如今城裡的小區不允許養畜禽,那該怎麼對小雞這條生命負責?進一步看,家長和老師該怎麼告訴孩子“孵小雞的雞”與“肯德基的雞”命運不同?如果這個問題解釋不好,那可真是應了說書人講的“燒雞大窩脖”!倘若教育者都沒想明白一些問題,貿然推行一些活動,怎麼教育好孩子呢?

“孵小雞”算生命教育,美味炸雞呢?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