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05 14:33 的文章

8万“海归”、1.5万外籍人才,广州高学历人才“磁场”有多强?

8万“海归”、1.5万外籍人才,广州高学历人才“磁场”有多强?

近日,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的意见》,提出了19项创新举措,全力集聚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标志着广州正加快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全球创新人才战略高地。

人才流动有其自身规律。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愈是发达的城市愈能吸引优质人才资源的聚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人们的“用脚投票”,显现出城市释放出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截至目前,广州拥有377万大专以上学历人才、8万留学归国人员、1.5万人次来穗工作的外国人才,其中在穗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8人、“两院”院士97人(全职37人,占全省90.2%)、国家相关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598人(占全省55.8%)……如此多高学历人才的聚集说明了什么,广州人才“磁场吸引力”又来自何处?

8万“海归”、1.5万外籍人才,广州高学历人才“磁场”有多强?

引才育才

5年投入35亿元支持重点领域人才

2016年11月,香港本地上市企业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小羿博士在南沙区注册成立兆科(广州)肿瘤药物有限公司,专注研发肿瘤免疫治疗靶点药物,其本人更入选了2017年度“创新领军人才”专项。

选择广州,依靠的不仅仅是“缘分”。这要归功于广州当年出台的《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简称“1+4”政策),在全国率先实施以产业领军人才为对象的人才引育工程。

“1+4”政策5年投入35亿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12个重点产业领域内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并将在穗工作的港澳和外国人才纳入支持范围,努力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自该政策实施以来,每年总申报人数均超过1万人,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产业人才团队流入广州。

引人更要育人。自2011年起,广州市连续8年实施“菁英计划”留学项目,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性公派留学项目。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选派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硕士研究生(不限生源地,包含在广州地区高校就读的港澳生源学生)到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并资助其留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和往返一次的国际旅费。

2017年,广州市将“菁英计划”支持申报范围拓展至全国“双一流”高校以及世界排名前200港澳台高校的广州生源学生。截至目前,累计投入约7800万元共资助270人,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优秀人才,被喻为针对青年英才的“天使投资”。

未来,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培养人才,“菁英计划”将增设“基础研究青年英才项目”,面向在穗高校的基础研究和符合广州市重点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通过奖学金等方式择优支持一批在校大学生。

人才的“磁吸力”离不开一套科学开放的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体系。2017年,广州市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服务保障、培养资助三份政策文件,以“高精尖缺”为导向设定112条认定标准,将广州市各行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划分为“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三个层次,并计划5年投入15亿元,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待遇、培养资助、资料津贴等一系列支持待遇。高层次人才认定不受国籍、户籍和身份限制,自2018年3月底启动认定以来已认定672人,其中港澳人才3名,外籍人才26名。

最新出台的“广聚英才计划”,在优化整合各类人才计划和项目的基础上,对广州人才事业发展提出全方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为广州人才“强磁场”加码。

8万“海归”、1.5万外籍人才,广州高学历人才“磁场”有多强?

扶才用才

20年铸就“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

每年底,来自全球的众多海外人才将齐聚广州,参加“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简称“海交会”)。

这个被誉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的平台,其前身为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自1998年起,已连续举办20届,始终坚持“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的宗旨,吸引了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地区)近5万多名高级人才,向全国各地输送了近5万个项目,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覆盖所有海外人才,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海外人才与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开启了海外引才“虹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