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26 18:02 的文章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5G人才培养

  6月,随着第一批5G商用牌照发放,我国正式进入了“5G时代”。作为一所IT类高职院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信院”)多方举措,让高职教育与5G相辅相成。

  1、抢先布局强化专业特色

  ① 深信院与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三方协同共建国家“芯火”平台人才实训基地;

  ② 与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联合共建“深圳市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封装与应用创新中心”;

  ③ 引入电子科技大学高水平研发人员和技术资源,成立“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深信院植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面向深圳四大支柱产业,科学开展专业布局,拥抱5G时代的来临。

  2、不断为企业输送能工巧匠

  ① 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发挥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优势。

  ② 学校和企业学校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联合共同完成了17门核心课程以及426项微课程资源开发

  3、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

  深信院与诸多知名行企合作,提高合作起点,增加合作优势。目前,学校已形成一个矩阵式研发体系。有滨海土木工程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院三个校级研发平台,还有各二级学院成立的18个研究机构,可以“上下呼应”,更好地进行科研创新。

  近两年,深信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99项,年年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018年,科研经费总量达7137.5万元,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4、为“一带一路”贡献“深信力量”

  学校的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同频共振,相辅相成,这正是时代赋予深信院的“东风”。乘风才能破浪,深信院抓住契机,反应迅速地升起自己的“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学校搭建了一系列合作平台: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紧密合作,支持教师赴港开展学术交流、合作洽谈、项目合作,累计赴港超过420人次;开设了《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与文化概论》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大湾区的历史、现在与未来。2018年,深信院还挂牌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校内科研平台。近3年来,共立项了20项粤港澳大湾区科研项目,其中省部级项目4项。

  6月19日,孙湧校长代表学校在德国慕尼黑与宝安区人民政府、德国乌尔姆TFU科技园、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四方联合签订“湾区中德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从中外点对点合作走向政府、学校、产业、资本以及企业的全链条合作的新模式。

  建设目标: 到2022年,学校成为大湾区有国际影响的人才供给高地和技术创新引擎;到2035年,学校整体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贡献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与模式,成为全球信息技术领域职业教育领跑者,以技术与实力,用使命与担当,迎接中国5G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