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天下英才 同享中国机遇——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全球才智论坛
2017年4月15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全球才智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5号馆正式开幕。
本届论坛以“汇聚天下英才,同享中国机遇”为题,邀请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George Smoot)、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丹尼· 亚历山大(Danny Alexander)、国际城市管理协会主席李·弗尔德曼(Lee R. Feldman)、瑞士国家创新园首席执行官孔瑞蒙(Raymond Cron)、美国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刘凤鸣、零点有数科技集团董事长公司董事长袁岳一同“深圳论道”,探讨在这个矛盾丛生的时代,我们怎样通过人才的力量与世界一同应对危机、把握机遇。论坛由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许戈辉主持。
机遇在中国开放的中国究竟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丹尼·亚历山大曾参与英国作为创始会员加入亚投行的决策过程。在主旨演讲中,他说:“亚投行的成功创立是国际经济合作一个很好的例子,会让让全球各地的人民获益,也展示了我们通过合作寻求发展的决心。中国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这会促使很多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中找到支持,也会扩展中国和很多国际机构的合作空间。”
瑞士国家创新园首席执行官孔瑞蒙则表示,他非常赞同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对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支持。“中瑞于2016年建立了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创新’命名的战略伙伴关系,希望未来中瑞不光在双边,还要在区域和多边、全球范围内支持自由贸易。”
美国国际城市管理协会主席李·弗尔德曼则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让城市管理成为国际合作中大有可为的领域。“就拿深圳来说,从一个只有几万居民的小渔村,到现在有超过1000万的人口一线城市,深圳的各个城市体系,包括环境、交通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们美国国际城市管理协会和中国本地政府合作,推出相应的项目和计划来应对快速城镇化所带来的压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都是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海外人才来中国,可以直接进入快车道”中国已经迎来了全球引才引智的重要机遇期,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打造“中国舞台”,吸引全球人才来到中国的广阔天地“一展拳脚”?
主旨演讲中,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认为,吸纳全球精英最重要的吸引力在于产业本身,来自于经济发展本身,人才看到中国有发展的天地,有发展的空间和长远的作为,人才才会流向这里。
零点有数科技集团连续6年参与《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主办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吸引全球人才?零点掌门人袁岳结合评选结果,将外籍人才需求分为三个层次:机会主义、生活便利度、兴奋度。
“‘兴奋度’是海外人才来华开始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袁岳说:“比如说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来到中国以后都很兴奋,无论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的都高度重视,很多人找上门想要合作。说实话,这超过了一个科学家在绝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能期待的。又比如说,法国大品牌大多是资深设计师为主导,一个30岁的年轻设计师设计的机会不是很多,但在中国,三十出头的设计师基本上可以当骨干的。所以海外人才来中国,可以直接进入快车道,不会像在美国、德国那样按部就班。”
作为中国第一批出国,在国外做律师的资深法律人,通用电气大中华区总法律顾问刘凤鸣也深有同感。
“我自己从事法律工作已经有40年了,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的同行,比如百度、阿里巴巴的总法律顾问,他们能参与世界级的项目,已经大大超越我日常所参与项目。从一定程度上我挺羡慕我的这些后辈,虽然他们从事法律行业经验比我弱一些,但是他们今天在中国企业得到的机会是在跨国公司已经不复存在的。”
去年年底,“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微软前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辞职加盟百度,震动了互联网圈。刘凤鸣认为,他的选择正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影响力不断加强的一个自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