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力争3年内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租房
大洋网讯 近日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的意见》(简称“广聚英才计划”),提出了19项创新举措,面向全球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国际创新人才战略高地。
这是广州市在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大湾区内出台的首个城市人才发展战略性文件。
广聚英才计划“亮点”有哪些?
目标:从新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系统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广州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举措,为集聚高层次人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对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的定位要求,广州迫切需要围绕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制定广州人才发展的整体路线图。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牵头起草的“广聚英才计划”以“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为目标,从全局的高度对人才事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发展的路线图和作战图。
一要推动聚才视野战略性转变。紧紧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将聚才视野拓展到粤港澳大湾区,注重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
二要推动人才政策战略性优化。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一方面优化整合提升现有市级人才项目,另一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重点集聚一批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高端专门人才。
三要推动人才工作格局战略性提升。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积极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人才工作中的战略谋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功能,凝聚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创新“评”才一人一策
鼓励行业领先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
让人才评价更加创新——探索实施“人才举荐制”,将经市高端创新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联名推荐并通过公示的人才直接认定为市高层次人才或入选相应市级人才项目,与现有模式共同构成“认定+评定+推荐”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发挥用人主体“自主评价”作用,鼓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并支持纳入全市行业人才评价体系,开辟突出贡献人才、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
令人才待遇更加优厚——对战略科学家团队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优先保障经费支持和工作条件,构建国际一流的新型人才发展体制和科研运行机制。对成长性好或业绩突出的产业人才团队,予以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探索按“一人一策”“一企一策”方式量身创设发展条件,扶持人才一路“快马加鞭”。
使人才支持措施更为暖心——强化金融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探索实施“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项目,为人才解决发展道路上的“粮草之忧”。搭建创投机构与人才创新项目充分对接平台,研究设立较大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建立“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人才信用贷款。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暖心服务,在市属三甲医院探索实施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在部分中小学探索开展双语教学试点,让海外人才子女尽快适应国内求学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白云国际机场候机室VIP待遇,为人才、配偶的双方父母提供广州市户籍老人公共交通乘车优惠。实施外国人分类管理,为外国人才来穗工作提供便利措施。
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规划建设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构建人才安居保障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或免租入住的人才公寓,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可无偿获赠所租人才公寓。通过新增筹建、园区配建、城市更新、共有产权等方式,力争3年内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对来穗工作的博士后、博士给予安家费或生活补贴,支持各区为硕士生、本科生等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发展;每年评选一批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人力资源服务创新项目,提升我市全球配置人力资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