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03 11:30 的文章

江蘇多所高校雙選交流海外攬才添利器

原標題:“雙選”交流,海外攬才添“利器”

  5月25日,南京農業大學鐘山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舉行。本月中旬,東南大學也舉辦了第四屆海外青年學者論壇,這離去年12月該校舉辦“2018年海外青年學者論壇”還不到半年。

  今年以來,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蘇州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接連舉辦類似的學術論壇,這種新形式“雙選會”成為高校海外攬才“利器”。

  待遇好,

  多層次瞄准海外頂尖人才

  除了搭建學術交流平台,青年學者論壇也成為高水平人才“雙選會”:高校借此展示辦學水平,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與開展合作﹔許多正在海外求學、工作的中國青年人才,通過參加此類論壇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東南大學海外青年學者論壇吸引了在英、美、德、澳等17個國家求學或工作的100多名青年才俊,其中來自牛津、劍橋、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世界排名前50高校的教師、博士后超半數。南京農業大學鐘山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則有來自哈佛、劍橋、帝國理工學院、康奈爾等世界頂尖名校的63位青年博士參加。

  為吸引更多優秀海外青年學者,不少高校開出豐厚條件。比如,青年才俊簽約東南大學后將獲聘為“至善學者”,年薪30萬元,特別優秀的人才年薪可達40萬-50萬元﹔“至善學者”一般5年即成長為青年首席教授、青年特聘教授等。此外,校方還開出每年最高百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副教授職稱和事業編制,提供平價住房,優先申報國家和省級人才計劃等優厚待遇。

  南京農業大學人事處處長包平說,該校所引進人才對接“鐘山學者計劃”不同層次,“鐘山特聘教授”對應兩院院士、“鐘山首席教授”對應“長江學者”和“杰青”,“鐘山學術骨干”對應“四青”人才,“鐘山學術新秀”對應海外優秀博士、博士后,在現有工資基礎上增加相應的校內人才津貼且動態調整,保証人才待遇具有較強競爭力。

  招聘頻,

  鎖定新興交叉學科

  青年學者王金陽目前在英國班戈大學攻讀博士后,農田生態系統碳氮循環與全球變化研究是資源環境領域的前沿方向,他被南農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的濃厚學術氛圍吸引。據包平介紹,該校在人才選拔上破除“五唯”,重點選擇與學科專業方向吻合、學術潛力強的人才,並重點向新興交叉學科傾斜。

  新時代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是高校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風向標。“我們特別歡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汽車等專業方面人才。”東南大學人事處處長王景全說,學校已連續3年設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資金1000萬元,希望吸引理工科特色人才,特別是信息和通信技術、人工智能與工程學、醫學工程學等專業高層次人才。

  “人才不僅是第一資源而且是戰略資源,代表並決定著‘雙一流’建設的成敗和一所大學的未來。”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說,學校對人才的渴求無比強烈,為實現“人才強校”,將為青年人才提供最好的科研平台、團隊和實驗設備以及優厚待遇。

  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說,鐘山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旨在圍繞“雙一流”學科的建設任務,面向海內外匯聚一批獲得較高水平學術成果、具有較好創新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人才,激發多方活力,形成協同創新的良好學術氛圍。

  適應快,

  紛紛成為科研骨干

  良好的科研環境,成為吸引海外青年學者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國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張鳴亮,目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做博士后,他告訴記者:“東南大學可以提供在無錫新建的微納加工與測試公共平台,這非常吸引我。”無人駕駛領域的青年專家、劍橋大學博士劉宣作說:“東南大學是搞工程學研究的首選平台,有自動駕駛場地,還設計了全國第一輛無人駕駛小巴士,讓我很心動。”

  從海外引進的優秀人才,能否迅速適應國內高校的教學科研環境?王景全介紹,學校每年引進的人才中海外學者超半數,去年12月的論壇上,當場和學校簽訂意向性協議的有66人,本次論壇簽約數則達到105人。“他們快速成長為教學科研領軍者,在各院系發揮著骨干作用,正推動所在學科的優化發展。”

  去年,有16名海外青年學者通過論壇加盟南農,簽約率近30%,這一年來,在相關學院和團隊中發揮了非常好的引領與帶動作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化學專業博士劉芳順利組建了自己的實驗室,並在專門導師帶領下完成角色的轉變:“我們與其它課題組也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貼近生產生活實際,計算化學在農業院校的學科專業中有了結合點,這也是我今后工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