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03 06:58 的文章

文明对话需要更多跨文化人才(3)

  黄维:跨文化能力是多层次的,不只是认知方面的语言交流,还包括跨国交流的适应性和宽容开放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培养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跨文化人才,需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健全世界文化融会贯通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将跨文化教学内容融入育人环节,建立与国际组织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看,首先在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改变教学形态和教学内容,还要改变教育组织形式,包括组织机构、教学机构和设施机构,要打破传统学校的教学方式,探索使用项目式培养、学习社区的途径。其次,积极建设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最后,进一步明确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跨文化育人理念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柳学智:培养跨文化人才必须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跨文化人才,必须坚持“以我为主”,通过搭建国际化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实现国际化人才互联互通,让全球的跨文化人才都为我们的国际化进程服务。

  跨文化人才工作在我国涉外领域第一线,在外代表国家形象,其行为工作涉及国家利益,所面临的意识形态等斗争隐蔽而尖锐,因此在培养使用上要有一条主线,就是以我为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另外,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们要更多关注培养熟悉相关国家情况的跨文化人才。在出国留学上,引导中国学生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留学;在来华留学上,将更多政府奖学金放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上的留学生上。

  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强孔子学院的作用发挥,加强跨文化人才的交流和培训。要调动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参与到跨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中来,让企业、社会组织更多承担责任、发挥作用。

  赵丽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有其自身规律性。要将国家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新时代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国际化的实质是国际化规律和国情相结合,是“和而不同”。因此,对跨文化人才来说,深谙本国国情文化是第一位的。我国跨文化人才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深入了解国情,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汲取中国智慧。

  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跨文化人才建设。全面分析我国外事外交、经济社会、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骨干跨文化交流人才队伍现状,发现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建立人才库,制定重点人才培养规划。

  要善于以项目平台为基础,加强骨干翻译人才培养。如这次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这就是很好的培养和锻炼高端翻译人才队伍的项目平台。

  此外,还要树立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观念,即以全球性眼光审视跨文化人才培养的标准、内容、层次、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体系性变革,最终使我们培养的跨文化人才具有全球性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