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2-13 19:26 的文章

南京医科大学:传承红色基因 为中国公共卫生事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李艳玲 通讯员 张彦会 郭原君)“热爱自己的专业,将自己的命运跟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在第六届“感动南医”人物颁奖典礼上,95岁的公共卫生学院离休教授马凤楼的事迹感动了全校师生。始自1934年的南医大公共卫生事业,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家国情怀始终不渝。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作为A+学科,在创建一流学科的征程中,更是把培养为国为民的“预防医学人才队伍”的任务作为事业发展使命的重中之重。

  将“红课”融入“三位一体”人才培养

  在第六届“感动南医”人物颁奖典礼上,95岁的离休教授马凤楼的事迹感动了全校师生。她是南医大首任地下党支部书记,解放前夕,她组织爱国护校运动,将学校完好地交到了党和人民手中。新中国成立后,她投身公共卫生事业,把“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使命扛在肩上,离休后捐出个人全部积蓄40万元设立“公卫人励学基金”。

  

南京医科大学:传承红色基因 为中国公共卫生事

  (第六届“感动南医”人物颁奖典礼)

  “我们的使命是什么?人民健康,国家安全!”作为南医大“成长导师”中的一员,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心如教授走进课堂,与青年学子开展了一场 “初心对话”;作为公共卫生学院25年发展的引领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他说:“建功立业新时代,就是要变不可能为可能!”

  “我们也会害怕,但疾控人一定要在疫情爆发时站出来,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11月15日,南医大杰出校友、第11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霍翔走进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策略课”说,“走出去,靠的不是一腔热血,还要凭实力。”他鼓励同学们,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飞速发展的最好时代,学好专业知识,敢想敢做。

  

南京医科大学:传承红色基因 为中国公共卫生事

  (校友霍翔与南医学子交流)

  以马老、王教授和霍翔为代表的三代公卫人现身说法的“红课”,感召着年轻学子。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本科生张子怡在听完校友霍翔的课后有感而发,“我以前一直觉得我们专业能为社会做的贡献很小,听了你的故事,我发现我错了。”

  在南医大,这样的丰富多彩的“红课”不胜枚举。一堂又一堂的有温度的“红课”,在南医学子的心中悄悄埋下“敬畏生命,奉献社会”的种子。

  “不仅要重理论,更要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培养他们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表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注重专业知识、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一直是公共卫生学院‘练兵’‘养兵’的总目标。”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以“红心”书写中国大地上的科研论文

  在南医大校园里,伫立着爱国学者、中国卫生学先驱邵象伊教授的雕塑。他是“中国卫生教育社”“中华健康教育研究会”的发起者,推动了中国早期健康教育事业;他于解放前夕参加护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带队奔赴血吸虫病防治一线;他主编中国第一部卫生学教材、第一部《卫生学词典》,为中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代又一代的南医人,从前辈先贤的手里接过接力棒,以满腔炽热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地行走在科研创新的路上,唱响“为中国人”的铿锵之音。

  在SARS爆发期间,南医人争分夺秒为一线制备干扰素鼻喷雾剂;在肿瘤攻坚的前沿,南医人发现全新的抑癌基因JWA,研发出创新型候选药物;在慢性病预防的难题前,南医人发现糙米的神奇密码,研发出营养价值翻倍、能有效降低血脂的“全谷类米”……医学科研的道路上,从来不缺南医人的身影。

  11月22日,南京医科大学再传好消息,公共卫生学院沈洪兵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解读国人肺癌基因密码、探寻国人肿瘤精准防治新径——新发现中国人的21个肺癌易感基因及两种遗传易感模式、首次揭示中国人群肺癌易感性的遗传学基础、首次从人群大样本角度提出并论证肺癌易感性关键机制、首次建立中国人群肺癌分子遗传图谱、开展中国唯一亚洲最大的大样本多中心肺癌易感基因组学研究……诸多个“全国首次”乃至“全球首次”,都紧密联系着“中国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