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9-17 21:18 的文章

岭南公益慈善学院迎来第二届学生 “校社合作”

岭南公益慈善学院迎来第二届学生 “校社合作”模式能否突破行业人才培养困境?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9-17  责任编辑:信子维  

 

岭南公益慈善学院迎来第二届学生 “校社合作”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一角

岭南公益慈善学院迎来第二届学生 “校社合作”

  2018年,岭南公益慈善学院招收了首批学生


■ 本报记者 皮磊

9月,开学季。跟很多同龄人一样,来自广东的女孩儿戴伟霞也在这个9月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她选择的是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有点陌生甚至有些冷门的专业。

“我觉得这个专业很有魅力,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公益慈善行业,也希望未来能够投身这个行业。”抱着这个想法,戴伟霞报考了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公益慈善学院(以下简称“岭南公益慈善学院”)。和她一起来到这里的,还有另外46名同学。

在同龄人眼中,这个决定有些前卫也有些大胆。

岭南公益慈善学院是广东省内首家全日制公益慈善学院,成立于2018年4月,并于2018年8月正式面向广东省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招生。学院首届招生28人,戴伟霞他们是第二届学生。

记者了解到,该学院由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广州岭南教育集团、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倡仪发起,由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筹募资金设立,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社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

由民办高职院校开办公益慈善学院及相关专业,在教育及公益领域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这种办学模式效果如何?学生们日常都学习什么课程,院方及学生们是否考虑过今后的就业问题?其又能否像办学宗旨里所说,为公益行业培养出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与去年相比,今年岭南公益慈善学院在招生人数和专业设置上都有不小的变化。

去年学院刚刚成立,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还在申请阶段,因此第一届招生主要以社会工作专业(公益慈善事业管理方向)进行招生,共招生28人。今年,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同时招生,共招生47人。

此外,在新学年,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将心理咨询专业共162名学生整体划归到公益慈善学院,使得一开始只有2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专业的新学院,一跃成为拥有近240名学生、三个专业的大学院。而之所以做出这样大幅度的调整,据校方表示,是“希望以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为核心打造专业群”。

事实上,岭南公益慈善学院能够顺利落地并开始招生,离不开广州岭南教育集团的大力推动。

据介绍,广州岭南教育集团始创于1993年3月,前身是广州天河岭南文化技术学校。1998年8月,该集团正式成立。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该集团发起成立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性质为民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11年10月,该集团发起成立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目标是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关注人才培养等议题。

也就是说,教育和公益其实是该集团的两大业务版块。

“教育是最大的公益。”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岭南公益慈善学院执行院长王胜强告诉记者,集团发起成立基金会旨在推动社会教育公平和多元教育的创新融合,关注人才培养。“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我们与诸多行业伙伴进行交流探讨,希望能在公益慈善领域开设专门的专业,为公益界培养实务型人才,同时也探索基金会办专业、基金会办学院的模式。这也是我们推动教育创新的一种尝试。”

既有政府部门指导,又有企业、公益机构及媒体等深度参与,各方在学院运作中的角色如何定位?

据了解,在创办岭南公益慈善学院的过程中,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了政策及方向上的指导,集团方面主要负责办学资金和场地,公益组织则提供资金、资源支持,联合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