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5-28 17:08 的文章

筑巢引凤: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高校

筑巢引凤: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高校

2019-05-28 10:04栏目:科技


 
筑巢引凤: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高校  
 

筑巢引凤: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高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多名高校负责人表示,各大高校不仅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教学体系,还要全面提高高校研究人员甚至普通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以培养高校知识产权人才,进而促进知识产权文化在中国的生长。

■本报见习记者 程唯珈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知识产权这个反复出现的名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实际上,当今世界各国国力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表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在教育界,如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已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知识产权人才是知识产权事业的重要资源,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和主导力量。”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多名专家表示,各大高校不仅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教学体系,还要全面提高高校研究人员甚至普通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以培养高校知识产权人才,进而促进知识产权文化在中国的生长。

高校助力强国建设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力求完成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然而现阶段,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上日程,而高校是其中的重点。

“高校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仅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强国的需求,还具有扭转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的实际效应。”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戚湧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戚湧介绍,高校是我国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和科研开发的生力军,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往往存在科研成果应用保护不力、转化不畅等问题,不仅成果流失,很多发明专利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被束之高阁,成为“贡品”和“展品”。

“此外,高校承担着全社会高等人才的教育工作,且与其他领域研究人员交流甚多。鉴于较强的辐射能力,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也是社会普遍的需求。”他说。

人才培养各出奇招

囿于国内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未明确设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诸多高校采取“借鸡生蛋”的方式,依托法学或管理学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熊琦告诉《中国科学报》,该校在知识产权管理和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培养上双管齐下,依托管理学院的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及法学院的科技法与知识产权法方向,让大量有工科背景的学生进入法学院学习知识产权法。

“学生毕业后同时拿到了专利代理人资格和司法职业资格,成为精通技术和法律的宽口径人才。在腾讯、华为等法务部和知识产权部中,都有大量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成为业务骨干。”熊琦说。

除了相关的本土课程教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打造了全新国际交流平台——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目标是培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人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黄玉烨告诉《中国科学报》,基地聘请外国知名专家授课,以创新方式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可获得资助出国学习一年。此外,基地还设立了知识产权全英文授课留学生硕士点,并组织留学生到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观摩庭审,到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参观学习,并由专利审查员现场授课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依托国内唯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知识产权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理工文融合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的“3+1+2”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特区,成为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代表性成果。

“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要具备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才能充分理解创新的内涵,从而形成对创新的全面保护。”戚湧介绍,其中“3+1”为本科阶段,学生同时完成理工科专业与不少于1学年的知识产权专业课程学习,本科成绩考核合格将免试攻读知识产权硕士,继续2年的研究生学习,研究生专业为知识产权(管理)和知识产权法律硕士中二选一。在博士培养阶段可以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知识产权方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