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9-17 21:01 的文章

邵航:为科技人才打造追梦的摇篮

  在邵航的手机里,一直存着这样一段话: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作扎根。

  邵航说,这句话说到了他心里,扎根嘉兴后,他也一直拿这段话鼓励自己。

  2016年,嘉兴市人民政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嘉兴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准备共同筹建一家未来数字媒体领域的尖端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年底,既是浙江人,又是清华人的邵航在导师的推荐下,走出实验室,站上管理岗位,成为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的创始院长。那一年,他刚满30岁。

  筹建研究院的工作是繁重的,付出的艰辛也没有多少人能看到,血气方刚的他经受了1年多“沉默的时光”。2018年,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正式启动运营,邵航在嘉兴扎根后的一个花蕾顺利绽放。

  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研究院快速发展,到目前已经有十几个科研项目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帮助了一群又一群技术男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梦想。

  对邵航来说,虽然这两年把大半精力放在了行政工作上,但是他领衔的科研项目也没有在嘉兴停下脚步。目前,他所在的团队正在筹建产业化公司,他们的科研成果也将随之大规模走向市场。

  一面是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一面是年轻的管理才俊,扎根嘉兴的“双面”邵航,正在用不懈的努力,绽放自己,助推嘉兴的科技成果转化。

  “在嘉兴研发的产品,目标是挑战国际巨头。”

  “这是全球第一个,能实现4K清晰度、3D显示效果的手术显微镜视频成像方案,现在已经有十几家顶尖医院在临床应用了,反响很不错!”

  两年半以前,带着清华大学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技术骨干的光环来到嘉兴发展的邵航,如今终于可以自信地“官宣”,他和团队的技术成果,已经从实验室走出,来到了产业化的前夜。

  就在上个月,邵航所在的项目团队和南湖区正式签约,接下来将在嘉兴落地成立公司,产品将大规模走向市场。

  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公司成立,外人看来简单的一步,对研发人员来说,无疑就是梦想照进现实。于邵航而言,这个梦想起步于北京,实现在嘉兴。

  “2017年,我们在嘉兴设置了团队,次年把外部的团队也逐步迁移过来,随后在嘉兴逐步把团队扩大到20多人,后面的工作都是在嘉兴完成的。”来到嘉兴后,邵航团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热情支持,不仅提供现成的实验室和办公大楼,还有无微不至的人才服务。

  因此,项目团队从北到南飞跃半个中国,研发进度却没有因为场地辗转而拖慢,这个诞生于清华大学的学术成果在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迭代,并首先在医疗健康领域找到了产业化的突破口,得到众多知名三甲医院的认可。

  这些合作的三甲医院,名气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包括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邵逸夫医院等。产品能跨进这些顶尖医院的门槛,本身就代表一种实力的肯定,更别说医院使用后给出了积极的反馈,这让邵航更加踌躇满志。

  “我们的目标就是挑战德国的蔡司和莱卡两大国际巨头,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说出这个远大目标时,邵航的语气平静而坚决,像是在传达一个信号:这一天迟早会来。

  圈内人都知道,在手术显微镜领域,拥有深厚技术沉淀的蔡司和莱卡,基本上垄断了全球高端市场。这两家公司就像两座巨大的山峰,让其他企业无法逾越。然而,在嘉兴,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却摩拳擦掌,准备弯道超车。

  用邵航自己的话说,他们提供的视频显微成像方案,在临床医疗上就是一项黑科技,具备了颠覆传统的实力,“使用传统的手术显微镜,医生需要看着目镜做手术,我们的方案是通过大屏幕进行视频显示,让医生的双眼从显微镜中解放出来,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

  不仅如此,未来,这款显微仪器还可以应用在教学、科研等诸多领域,成为落地产业化以后,公司的一大“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