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28 02:58 的文章

全国最大的畜牧人才培养基地是怎样炼成的?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办畜牧兽医类普通高等学校,1955年建校,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山东省示范高职院校、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校。学院占地2800亩,分两个校区和两个独立设置的教学实训区,校园环境幽雅,人文环境得天独厚。面向全国30个省份招生,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留学生42人,畜牧兽医类在校生数量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基地。

全国最大的畜牧人才培养基地是怎样炼成的?

    建校64年来,学院心无旁骛,坚持在行业背景下办学、在职业氛围中育人,始终坚持立足畜牧业、融入畜牧业、服务畜牧业的办学理念,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为社会输送实用专业技术人才10万多名,约占全国畜牧类院校培养人才总数的1/7,为山东省畜牧业输送了七成以上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创造数以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山东建成全国第一畜牧大省、潍坊建成全国第一畜牧大市、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高职院校。

    对接农牧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

    学院着眼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接现代农牧产业化发展,按照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加强专业建设,建成了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兽药生产与营销、饲料与动物营养、食品加工等专业20多个,涵盖了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现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

    近两年,学院持续做强、做新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传统优势专业,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围绕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对接畜牧行业高端装备制造、应用,新设畜牧工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对接农村电商、农村金融需求,新设互联网金融等专业,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进一步做长专业链。

    学院秉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开展新农科定位下的国际范式专业建设。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修订出发,重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中国新农科专业的建设标准、操作规范、实务经验。

    强化工学结合,培养行业适需人才

    学院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创新形成了“双元育人、工学融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分四阶段进行,前两阶段在学校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遵循畜牧业生产特点与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不断深化课程改革,针对岗位需要,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并将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后两阶段在合作企业进行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锻炼,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实施工学交替、以师带徒,多岗轮训、实岗训练。两者结合更好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对接。

    学院与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益生农牧科技学院、新希望六和农牧学院、益客云禽大学、凤祥食品科技学院、网商学院、骏琳马术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

全国最大的畜牧人才培养基地是怎样炼成的?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形成了“1+N”现代学徒制模式,每个学徒小组配备1个大师傅和“N”个岗位师傅,实施工学交替、以师带徒,多岗轮训、实岗训练,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实行工学交替、做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岗位要求与职业能力一体化,综合提升了学生岗位能力。

全国最大的畜牧人才培养基地是怎样炼成的?

    实施就业创业工程,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