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26 10:47 的文章

常熟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士中:“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應用人才“三貼近”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教育國本,立德樹人,高等教育尤其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2019年5月16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教育大會,為江蘇教育現代化建設勾畫路線藍圖,亦為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指明發力方向。為貫徹落實大會精神,人民網江蘇頻道與江蘇省教育廳在全省抽選20所各類高校,聯合推出視頻欄目《江蘇高校訪談錄》。今天,我們推出對常熟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士中的專訪,以下為訪談實錄:

常熟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士中:“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應用人才“三貼近”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

  

常熟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士中接受人民網專訪 馬燾燾攝

人民網:落實江蘇省教育大會精神,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今天做客人民網江蘇演播廳的嘉賓是常熟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士中,朱書記,您好,請和我們的網友打個招呼!

朱士中: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感謝人民網給常熟理工學院這個機會,我也非常樂意與各位朋友進行交流。

人民網:此次全省教育大會提出,推進教育現代化首要任務是要立德樹人。立德樹人,德育為先。我想請問朱書記,常熟理工學院在德育方面有哪些富有特色的探索?

朱士中: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才能更好聚人氣。這幾年,我們緊緊圍繞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人才成長規律,注重通過選樹身邊榜樣,發揮示范激勵作用,引領正確的校園價值導向。概括來說,就是“一點”“兩創”“三強化”。

所謂“一點”,就是聚焦身邊榜樣,點亮“理工星空”。前幾年我們在校園網開了一個欄目叫“理工星空”,就是聚焦身邊人、身邊事,講述沒有頭銜但有感人育人事跡的普通教工、普通學生的故事。正是因為接地氣,學生非常歡迎,通過以點帶面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氛圍,激勵、輻射和帶動每一位師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所謂“兩創”,主要是指創新學生管理模式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這幾年,我們探索了“班主任+輔導員”的“雙元制”學生教育管理協同模式。在按照規定配備輔導員之外,我們每個班級都配備了專任班主任,打通了教書與育人,改進了管理與服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方面,我們不僅強化了理論教學的實用性、有效性,而且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例如馬克思主義學院任課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學校周邊近百個社區開展公益活動和社會調查。

所謂“三強化”,一是強化“師生同行”,我們運用“創先爭優”活動中形成的良好師德師風建設機制,結合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落實教師“四個承諾”,進一步改善了師生關系,促進了教學相長﹔二是強化“以學養德”,在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同時,我們實施經典閱讀工程,確立了經典閱讀的書目,建設經典閱讀網絡平台,納入學生綜合測評體系,使經典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三是強化“以行成德”,我們通過開展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中實施了“起航”“引航”“領航”和“遠航”四航計劃,根據學生入黨前后各階段的實際情況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

人民網:我們知道,常熟理工學院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定位為應用型大學,並且發起成立了“全國部分理工類地方本科院校聯盟”,積極探索應用型大學的發展之路。我想請問朱書記,可否介紹一下貴校在辦學路徑和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做法?

朱士中:首先感謝主持人對我校的關注、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關注。常熟理工學院一直堅持走應用型大學的辦學之路,在實踐當中我們也發現,應用型大學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為此,我們在2011年由我校牽頭發起並成立了“全國部分理工類地方本科高校聯盟”,我們邀請了上海、福建、浙江、湖南、重慶、河南、黑龍江8個省份的8所理工類院校,組成了當時我們俗稱為“八校聯盟”。2015年又有四個省的4所學校加入,安徽、廣東、江西和四川,現在我們是“十二省十二校”。九年來,聯盟通過每年兩次專題研討會,圍繞一些項目開展研討會,專題探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一些做法。在辦學治校的過程中,各個院校之間互相借鑒和幫助,促進了共同進步和發展。

我校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高校,在2007年第一次黨代會上就明確了應用型辦學定位,對應用型人才培養也進行了不懈探索和追求,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良性的發展階段。比如,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緊緊圍繞“三融合”,積極打造“三個一”工程,努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