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25 17:17 的文章

柴里煤矿让高技能人才有为有位

  张鹏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综采二区的一名90后职工,他算得上子承父业了,和父亲同在一个检修班,都是井下电工。然而,和他父亲不一样的是,因为年轻、有技术,经过严格筛选,今年他被从高级工破格提拔为“智能设备操作岗位工程师”,上岗才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收入就达到了1.38万元,远远超过父亲。

  “像我们这些技术工人,以前到顶了也就是个高级工,能上好班就行了。”张鹏说,“现在,矿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惜重金奖励操作维修精英,让有技术的人吃香,让高技能的人受益,让技术大拿在工人岗位照样拿高薪,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现在干劲杠杠的。”

  柴里煤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不少人才资源,然而各类人才的不断输出形成了“总量不足、结构短缺”矛盾。尤其是随着“一提双优”建设的深入推进,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装备逐步推广应用,安全生产方式的时代性变革,对设备操作保养、维护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促”着劳动组织模式必须及时进行适应性改革,迫切需要一大批技能精湛、“操检合一”的现场操作岗位工,从而进一步优化劳动组织,释放智能装备的效能,用高生产效率助推高质量发展。

  为此,该矿结合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拔和培养智能装备工程师和智能设备操作岗位工程师,切实解决技术人才收入差距不大、政治地位不高、上升通道较窄的问题,为智能化矿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操作岗位也能成才,技能彰显人生价值。我们牢固树立‘宁缺勿滥’的评选导向,注重向更广领域以及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和技术大拿、关键岗位的职工倾斜,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激发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情。”该矿矿长李文说。

  从普通维修工人到智能设备操作岗位工程师,技校毕业的秦文谈了自己的感触:“以前谁学谁干、谁不学谁不干,都一样拿钱,干活的反而感觉自己吃了亏。”通过今年3月份的首批“双智能”工程师的选拔,秦文被评为智能设备操作岗位工程师,不仅工资涨了,职业上升通道也明朗了。

  秦文说:“这是通过单位推荐和自己的努力才竞聘上的职称。以前被评为高级技师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兴过,深刻感受到矿上对一名技术员工的重视。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这也是我的最高荣誉。”

  今年3月份我和7位工友通过选拔上岗,带动了矿区学习技术的热潮。许多工友主动找到我询问业务问题,这是之前从来没有的。

  据了解,从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应用到设备维修、检测,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繁杂问题。遇到大的困难,以前只能让厂家派人到矿区来处理,需要四五小时的路程,有时会影响产量。而现在选拔培训的工程师,基本可以完成重大故障排除,在第一时间恢复有效生产。秦文表示,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在海选、培育“双智能”工程师过程中,柴里煤矿立足于系统规划、“操检一体”,将智能装备工程师明确定位在操作能手、技术大拿、“良师益友”和企业工匠“四位一体”复合型技能人才上。针对智能装备工程师选聘问题,采用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竞争上岗和组织任命等多种形式,重点从大学毕业生、技术员、工程师,以及参加枣矿集团各类专业技术比武前3名获得者、首席技师、“金蓝领”中推荐、评聘,优中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