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25 05:06 的文章

乡村文旅融合 如何人才先行? 第03版:区域 2019

乡村文旅融合 如何人才先行? 第03版:区域 2019



民俗表演。

编者按
  推进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一些地方纷纷以文化和旅游事业为抓手,但文化旅游发展非朝夕之功,而相关人才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丹棱县,解读其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为更多地方的探索提供借鉴。□张艺达 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6月19日,2019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现场会在眉山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文旅部门负责人聚焦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问题,共商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路径。会上,丹棱县作为全国唯一的代表区县作了经验交流。
  在全国文旅融合大发展的背景下,丹棱县究竟依靠何种方法,破解文旅融合发展思维意识、人才和队伍建设难题,打开了乡村振兴新局面,并走在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的前列?带着问题,记者做了一番深入调查。

众筹模式激活文化“小能人”发展热情
  6月19日,丹棱县桂花村作平文化院坝迎来了参加2019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现场会的100余名嘉宾,院坝主人王作平用自编自导、本地村民参演的具有丹棱乡土特色的歌舞、快板等节目,招待这些来自北京、上海、浙江、西藏等全国31个省区市的客人们。
  15年前,王作平自费购买电视机、音响、阅览桌椅等设备,硬化了自家院坝,办起了文化大院。随着文化活动的开展,作平文化大院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周边群众参与,大院也成了村民自编自演、放松心情、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不仅有“笑声”“掌声”“欢呼声”,还可以听到群众的心声。
  他组织起十余名文艺爱好者成立了村里首支文艺队,王作平这个“大能人”培育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小能人”,大院文艺队伍已发展到今天的80多人,每年义务演出50余场,2017年成立作平文化艺术团参加市、县巡演。
  有了作平文化院坝这个“蓝本”,丹棱通过“四众筹”模式(众筹活动场所、众筹设备和资金、众筹文艺活动、众筹管理和服务),建成综合型、专业型、文旅结合型等各具特色的文化院坝100个,一大批像王作平一样扎根农村、对文艺热爱的乡土文化能人得以被发现激活。

幸福古村吸引旅游“小能人”灵活就业
  在丹棱县顺龙乡幸福古村,也有一个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阵地——幸福公社文化大院。
  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千年银杏夫妻树、清代石拱桥“赵桥”、丹马盐铁古道、古城牛角寨、家族祠堂遗址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外,由大院文艺队组织的民俗表演、节庆活动、非遗培训等群众文化活动时常上演,让各地游客乐不思蜀。大院年年举办幸福村晚、端午联欢、中秋联欢等传统节日活动,每年直接服务超过4万人次,参观者超过50万人次。
  “这里山清水秀,村落规划非常好,文化大院演出也很有特色,将文化和旅游结合到一起,对乡村振兴非常有帮助。”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驻外人事处处长张锐瑞感叹道。
  幸福公社文化大院自建成以来,引导培育当地群众从旅游业的旁观者,逐步成长为参与者、经营者,全村村民全部参与旅游经营,成为乡村旅游产业的主角,旅游能人超过100人。该村村民2018年旅游收入达200万元,古村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蜕变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当地村民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了解,丹棱县一直致力于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培育乡村文旅能人,开发文创产品,探索出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群众参与的三方联合路径,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文旅促合作融合发展提振信心
  从2015年开始,丹棱县陆续出台了《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的实施意见》《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百企联百院”工作实施意见》等,设立引导资金,对新建的文化院坝和开展的文化活动给予一定奖补,用300万元的奖补资金撬动了3600多万元的民间投入,通过发挥100个文化院坝的文旅“大能人”的头雁效应,让一大批乡土文旅能人活跃在齐乐大地,全县共培育出文旅能人560人、队伍100支。
  自从有了这些活跃在乡间的文艺、旅游“小能人”队伍,群众从“受众”变成了“主角”,大批的文化、文旅创新产品源源不断孵化出来。几年时间,丹棱群众先后创作出《幸福村的幸福事儿》《大雅流韵》《古村情缘》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节目。同时,丹棱县培育了“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党群集中活动日”“乡村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了“梅湾湖·幸福古村质朴原乡农耕文化体验游”“老峨山禅修文化游”“古井3D动漫田园诗画亲子游”“大雅文化研学游”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人气不足、乡村旅游缺能人缺内涵的问题。
  “接下来,丹棱县将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众筹文化院坝,继续培育乡村文艺人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促进群众文化活动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提振群众‘精气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丹棱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记者手记

培养一批乡村文旅“操盘手”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文旅融合更是。多年来,乡村大地与城市经济发展拉开差距,有一重要原因就是人才缺乏。为此,我省文旅融合打造了“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文化人才培训基地”等金字招牌。但各地如何联系实际,研究文旅融合顶层设计、开发乡村文旅能人培养课程体系,培养一批适合本乡本土的文旅“操盘手”……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而丹棱县聚焦乡村振兴,通过众筹模式壮大文旅能人队伍,为振兴乡村发展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好样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乡村,走出自己的特色文旅融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