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24 17:47 的文章

青岛西海岸新区:释放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红利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青岛6月21电(通讯员彭少华 韩丽 记者杨仑 王建高)这个占地67.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博士博士园区,有一个诗意化的名字: 博士邨。复旦心血管器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科研院所已经落户这里,去年园区引进院士4名、博士110名、硕士593名。

博士邨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海内外高层次特色人才高地,推进园区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实施载体,围绕生命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四大主导产业,突出集聚、培育高精尖缺人才队伍,引领带动发展。

人才是兴区之本。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人才作为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招才引智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建设山东省人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实施“梧桐树”聚才计划为统领,围绕“双招双引”聚人才、创新政策聚人才、拓宽渠道聚人才、搭建平台聚人才、优化生态聚人才五个关键领域工作,大力提升引才精准度、产才融合度、社会贡献度,加快各类人才引进培育,不断优化人才生态,释放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红利” 全区人才总量达到53万人,其中院士53人。

青岛西海岸新区:释放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红利

 

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居住社区博士邨

一个人带起一个学科带来一个团队,形成一个产业

两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入驻青岛西海岸新区华大基因院士工作站,与中德生态园合作成立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国家海洋基因库)项目。如今,在杨焕明院士以及研究院众多专家的努力下,这个研究院多个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民生。目前,杨焕明院士正在与顶尖人才合力,将华大基因青岛研究院打造成国际化的人才、科研集聚地,推动新区成为基因科技这一新兴产业的领航区。

 “一个人带起一个学科带来一个团队,形成一个产业,从而形成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的红利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得到充分释放,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聚焦双招双引,构建精准引才新格局新区着力引进由国内外顶尖人才领衔的产才融合项目,强化对重点产业项目的人才要素支撑,真正发挥出人才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精准引进高端产才融合项目。对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行业人才需求,围绕“中科系”“海外系”“高校院所系”三条主线,先后引进高端人才27名,通过设立科研机构、孵化科研成果、项目产业化等方式,培育高端产才融合项目聚焦企业发展,精准引进产业人才。立足新区各大功能区产业发展导向,面向新区10大重点领域,在摸底调研岗位需求基础上,每年发布新区《人才及项目(技术)需求目录》,累计发布2万余人次的各类岗位需求。广泛开展送政策送岗位、进校园进企业“双送双进”活动,并通过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国内外人才交流大会、各类学者论坛、微信公众平台、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宣传推介,实现政策、岗位精准推送。近5年已累计引进本专科毕业生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17.8万人。

国际著名海洋装备石油勘探专家孙远慧博士慕名来到新区成立了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以高性能海上钻井平台的管理和运营为起点,逐步向先进的双船起重拆解以及改造半潜式钻井平台为生活平台领域拓展。一开始注册资本4000万元,短短两年时间资产规模就近百亿元。同时,成立了山东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把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合作、合资、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来,使企业在这一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人才与科技、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引进人才集聚作用明显、经济发展潜能巨大的产才融合项目,以人才聚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实现高端人才集聚与重点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在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装备、生命健康产业等领域处于青岛市领先地位,关键就在于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的领军型人才,为新区转型升级、爬坡过坎注入了蓬勃生机和强大动力。目前,新区自获批建设5年以来,共有院士、山东省“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领衔的85个重点项目落户,分布在海洋工程、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

 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  凸显人才政策洼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