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24 15:49 的文章

浅谈我国期货人才和人才培养现状(2)


  根据与同行的交流了解到,期末闭卷考试比写小论文或研究报告的结果稍微好一点。理论考试至少会督促学生复习、回顾一下该课程的重点和主要知识,而写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学生普遍抄袭严重,并且主要知识听过就忘或者平时压根就没听课,开课的意义全无。当然,期末理论考试也有弊端,学生往往在考试前要求老师划重点,并用突击记忆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以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是短暂而残缺的,而且考试后很快就遗忘了,更不用提如何运用知识。


  关于平时成绩,老师通常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而定,部分老师嫌麻烦连作业都很少布置。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很难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即使是小班教学,在大学的课堂上,通常那些对期货和衍生品有兴趣,有考研、出国、拿奖学金追求的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老师的课堂中来,部分学生感觉来上课就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到了教室也不认真听讲。


  C 行业协会及交易所培养期货人才的做法


  中国期货业协会


  中国期货业协会于2008年制定了《中国期货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并相应提出了实施“人才兴业”工程的具体措施,经过多年努力,这些举措已实施完成,在行业人才培养与培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5年,我国期货市场面临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国务院“新国九条”及中国证监会“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意见”均明确提出要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对行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落实证监会创新发展意见要求,进一步实施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中国证券期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1—2020)”,推进期货行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中国期货业协会制订了《期货行业人才培养战略规划(2014—2018)》。


  规划强调了重点实施三方面的人才培养: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包括金融衍生品创新型专业人才、商品期货及衍生品创新型专业人才、期权交易操作型人才、基金经理(CPO)、商品交易顾问(CTA)型人才、风险管理型人才等六类人才。二是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期货经营机构的高级管理人才、期货经营机构风险管理方面的高层人才、期货经营机构金融衍生品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三个方面。三是期货后备人才培养,包括与中金所联合,每年举办全国高校大学生金融期货与衍生品知识竞赛;与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联合,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全国高校大学生商品期货与衍生品知识竞赛;与高校和地方协会合作,建立高校期货辅修专业等。


  除此以外,该方案还从从业人员专项培训、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2015—2018年,中国期货业协会开展了分行业、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近200期。


  上期所


  上期所将期货人才培养与投资者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期货大讲堂、上海衍生品论坛、网站宣传等形式助力新时代期货行业人才培养。


  期货大讲堂是上期所主推的投资者教育系列活动,面向不同的受众分为大宗商品月月谈、市场发展共同体、从业人员强化班、风险管理研讨班、产业沙龙群英会、未来英才训练营等六个方面。


  上期所主办的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紧扣世界经济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脉搏,已逐步成长为全球期货和衍生品业界一个重要交流平台,以其参与者较高的层次和较广的范围,显示了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对全球市场参与者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除此以外,上期所在官方网站上还设有视频专栏,便于社会公众对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进行系统学习。


  郑商所


  衍生品学苑是郑商所进行期货人才培养的特色项目。衍生品学苑开展的具体活动包括针对会员机构开展的合规培训和业务培训;针对投资者开展的风险教育、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案例分析、期货知识学习和期货模拟交易;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等。


  大商所


  大商所期货学院本着服务会员、服务产业的原则,面向期货行业专业人才进行重点培训,旨在通过系统培训,不断提高期货分析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适合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分析师队伍。期货学院采用网络远程教学方式,现已在全国设立26个分院。根据学员的需求,期货学院通过分析师初级培训、中高级研修班及专题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按照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战水平的原则设置课程,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内资深专家授课。期货学院开办几年来,共培训学员数千人,为期货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