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22 18:50 的文章

南京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精英人才超半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昕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昕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锁定新浪网教育频道,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新浪2019《高考大讲堂》。今天做客我们访谈间的是来自于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昕。王老师,您好。

  王老师: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百年高校潜心耕耘,教书育人

  主持人:节目的开始请王老师先给我们做一下贵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王昕: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具有117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郭秉文、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罗家伦、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高觉敷、唐圭璋、陈洪、李旭旦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120人,拥有中科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万人计划”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大批优质师资在此潜心耕耘,教书育人。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设有28个二级学院。现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ESI全球前1%学科、9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1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6个学科入选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A类学科数位列全国地方高校第1位、全国高校第34位。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另有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有50个本科招生专业(含专业类),其中国家特色专业8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7个。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3项,拥有包括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在内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8个,正在创建“一流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厚生品格、创新素养的一流人才。

  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办学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内在动力,以内涵式发展为主要路径,继续坚持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化办学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建设 “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培养一流人才

  主持人:贵校都开设哪些专业?简单的介绍一下贵校的学科或专业的特色及优势,今年有无新增的专业?

  王昕: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教师教育是南师的特色,非师范专业优势显著。2019年,学校不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 2019年全校本科实际招生专业(含专业类)50个,其中大类招生专业共17个,涵盖45个专业。今年新增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

  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地理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