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两岸文创业构建良好人才生态圈 海峡两岸文创
海峡两岸文创人才合作交流对接会昨在龙山文创园举行,吸引不少两岸业界代表到场。(本报记者何炳进摄)
在交流对接会上,台湾嘉宾分享文创经验。(思明区委组织部供图)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吴燕如 通讯员 思组轩) “我来厦门三次了,这里就业创业环境很友善,我已经有了来厦门,来思明区创业的想法了。”昨日上午,参加完海峡两岸文创人才合作交流对接会,台湾企业家牛一帆期待地说,随即向现场工作人员了解针对台湾青年在厦就业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作为今年海峡论坛的配套活动,昨日在思明区龙山文创园举办的海峡两岸文创人才合作交流对接会吸引了不少两岸业界代表到场。
如何搭建两岸文创人才的培训服务平台?如何更好吸引台湾人才来厦就业创业?如何为来厦初期的台湾文创人才提供更温馨周到的服务?两岸围绕文创人才的合作交流展开对话,共同探讨两岸文创人才合作发展机制,助推两岸文创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思明区委组织部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两岸文创人才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厦门、思明的文创产业现状和人才政策,推动两岸文创产业在更广泛的空间、更务实的领域实现合作,实现更美好的前景。
活动现场,厦门文创协会与台湾相关协会签署了文创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参加活动的台湾嘉宾还实地考察了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四三九九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万仟堂艺术品公司等企业和单位。
观点
“软硬兼施”培养文创人才
在文创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培养和开发是解决目前文创人才紧缺的重要途径。
“文创人才培养,要软硬兼施。”台湾学者谢颙丞做了《两岸文创跨界人才之培养路径探析》,在他看来目前两岸文创人才培养都偏“硬”,“现在更多是提供网络、技术、设备等应用性的实际操作课程,但文创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内容、人才、创意等‘软’的元素。”谢颙丞建议,文创人才培养要做到“五好”,也就是好内容、好故事、好设计、好创意、好营销。
希望开展更广泛合作
对台湾嘉宾吴宽亮来说,昨日的论坛更加坚定他留在厦门推动文创人才培训的决心:“厦门对我来说很熟悉,多年来,我们和厦门文创协会实现良好的互动,希望未来的合作可以更加广泛,希望能够携手推动两岸文创人才的培训培养。”
在聆听了思明区人才服务体系的介绍后,吴宽亮甚至还计划动员两个儿子来厦门创业,“这里的平台好,服务好,政策也好,希望他们能够在这里用创意创造美好的生活。”
解读
推动高端要素集聚创新人才服务体系
思明区涵养“人才生态”,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专注聆听思明区委组织部详细解读思明区人才服务体系,现场嘉宾和两岸青年创业者热烈地议论起来。昨日现场,思明区解读营造良好人才服务环境的举措,受到关注和肯定。
近年来,思明区围绕产业特色,不断完善和提升人才服务体系,创建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推动高端要素集聚,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思明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发展涵养一流“人才生态”环境。
创新政策
聚焦主导产业引才聚才
为做好新时代台湾青年人才工作,推动更多台湾青年人才来思明实习就业,去年,思明区修订出台《思明区落实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办法》,进一步扩大受惠群体、简化操作流程、新增惠台条款。
该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兑现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扶持资金1585万元,惠及201家台湾青年企业,297位台湾青年领取政策补贴。
为应对经济社会变化和产业发展需求,思明区聚焦主导产业,坚持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各领域人才政策创新,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对经认定的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人才给予上一年度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区级留成部分的100%奖励、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购房补贴或每个月最高4000元租房补贴。”
思明区真金白银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人才集聚,对总部企业的企业高管,按总部经济发展政策给予支持。
对引进能实现重大产业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或任职于对思明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的优秀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
良性互动
招商与引才同步推进
思明区坚持将产业招商与产业引才同步推进,招商活动与引才活动同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