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20 19:33 的文章

桐乡打造技能人才高地的背后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昨天,记者从桐乡市人力社保局获悉,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浙江省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省级引领企业”名单,标志着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上的体系建设,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升级,成为推动企业技能技术人才发展的新平台。

  近年来,桐乡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级技能人才政策,成为培育大国工匠人才的重要摇篮,以高素质人力资源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力度

  打造企业发展“硬核”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现有员工596人,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汽车空调压缩机关键零部件连杆、活塞、斜盘、滑履、主轴和斜盘外圈等为主的专业化制造型企业,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浙江省创新型示范企业”和“浙江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企业研究院”。

  自2009年桐乡市首批试点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以来,公司围绕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吸引、培养、用好、留住”技能人才工作目标,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培养方式,创新评价模式,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十年来,公司自主培养技能人才206人,其中高级技师7人、技师79人、高级工88人、中级工29人,高技能人才稳定率在98%以上,公司还获评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基地。近两年来,公司共投入技能人才培训经费近50万元。

  正是有了这样的平台,才培育出了像金建春这样的大师级技能人才。

  长期工作在易锋机械生产一线的金建春主要负责产品开发、品质把关。通过不断钻研,包括PXE活塞等原先依赖进口的产品,企业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多年来,金建春荣获“浙江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浙江省优秀农民工”“嘉兴市第三批南湖百杰优秀人才”“嘉兴市职业技能带头人”“嘉兴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桐乡市十佳技能人才”和“嘉兴市首席技师”等称号。

  从一名初中毕业的小学徒工成为现在的“桐乡第一”,靠的是二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不懈,最终“凤凰涅槃”。“这些荣誉来之不易,要维护好它们更需要努力!”易锋机械还以金建春命名创建了“高技能人才工作室”,他不仅要忙于产品研发管理,还要承担“名师”的责任,带头培养高技能人才。

  “工作室的成立,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站得稳、叫得响,还需要工作室成员持续不断地共同努力。”在金建春所带的徒弟中,目前已有18名获得了技师资格,近30人获得了高级车工执业资格,这些徒弟又在车间里持续不断地培养专业操作技能人才。“现在我们企业产制部副部长就是我带出来的徒弟。”金建春骄傲地说,他的不少徒弟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层干部,很多都是骨干力量。

  除此以外,结合机械加工特色,该公司还制定了《职业技能人才培训管理办法》,建立起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破职工年龄、学历、资历等条件的限制,以实践操作能力为主,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建立完善自主评价培训考核与公司待遇相挂钩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机制,创新实施“高技能人才四条”,激励更多员工通过自主评价提升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探索内外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大高技能人才评价和直接认定力度。外部方面,通过与桐乡技师学院合作,利用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和平台等优势,为公司员工开展高质量、专业化的技能培训。

  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孕育人才高地

  “通过创先争优,树立行业典型,为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激励高技能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桐乡市人力社保局就业促进与职业能力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本土人才层次,更有利于实现人才集聚的“洼地效应”,孕育人才高地。

  据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培养了一批适应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在政策红利的驱动下,桐乡市紧密结合重点发展产业、行业,围绕各类群体,在机械制造、服装纺织、玻纤化纤、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等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主要包括机修钳工、电工、服装制版师、纺织染色工、纺织纤维梳理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工种)。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6.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比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