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19 21:52 的文章

建设一流法学本科 培育优秀法治人才

   面向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近年来,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注重特色发展,坚持人才强校,以建设一流法学本科专业为引领,以国家法治建设的需求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强化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法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流与特色相结合,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西南民大的法学教育始于1952年建校之初开办的民族地区司法干部培训班。1983年,西南民大开始招收法律专业专科生。1986年,西南民大开始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并成立了法律系。2000年,西南民大成立法学院。经过多年发展,西南民大法学院不仅完善了主流的法学本科专业,还形成了法学(藏汉双语)专业和法学(彝汉双语)专业两个特色培养方向,并获得了法学硕士一级学科和法律硕士学位授权。其中,法学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四川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

  近年来,西南民大法学院通过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推动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形成法学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学院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声誉不断提高。目前,西南民大法学院已经成为国家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培养单位、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及大学生校外(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四川省民族地区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校外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西南民大“双学位”培养单位。近3年来,西南民大法学院的第一志愿录取率迅速上升,由2015年的70%多增至2018年的90%多。

  本科招生30多年来,西南民大的法学专业培养本科毕业生近万人,为民族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司法机关、基层政府、法律服务机构培养输送了大量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优秀律师等,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贡献了力量。如西南民大1989级法律本科专业毕业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公郎法庭庭长龙进品,201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2012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1990级法律本科专业毕业生、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处处长肖洁,曾在基层检察院担任检察长,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等荣誉称号;2000级法学本科专业毕业生、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尕青,201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以国家标准为引领,建设一流法学本科

  西南民大法学院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对标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具体则通过办好“一专三班”,实施“六项举措”,努力打造一流法学本科,为国家法治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本科人才。

  办好“一专三班”

  “一专三班”,即一个法学专业和双语班、双学位班、卓越班三个特色班。西南民大法学院是单一专业学院,法学专业是1998年学校实行并轨招生以来唯一开办的本科专业。为满足民族地区对基层法治人才的需求,西南民大法学院于2014年和2015年开始招收法学(藏汉双语)专业和法学(彝汉双语)专业学生,开办学院特色培养的专业方向班。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委积极支持该班学生的培养,从2017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统一组织双语法学专业学生赴民族地区基层法院开展实习,并对优秀实习生进行表彰。法学双学位班是面向西南民大其他专业学生招生、毕业授予学生本专业学位和法学学位的教学班。法学双学位班为西南民大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学院将在做好面向西部和民族地区培养法治人才工作的同时,开办法学卓越班,积极探索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和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卓越法治人才,助力学院一流法学专业建设。

  实施“六项举措”

  一是坚持德法兼修,强化思政育人。西南民大法学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严明学习纪律,建设良好学风;丰富各类学习活动和“第二课堂”,如读书会、法律讲堂、模拟法庭比赛、法律援助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思政老师、辅导员、本科生导师、校友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