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吕剧艺术 培养戏曲后备军——济南市吕剧院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项目“吕剧青年表演人才培养”提升了演员的综合素质。
《逼婚记》中,济南市文化艺术新秀曾凡亮饰县官。
2018年张玲带领部分优秀中青年演员、演奏员出访俄罗斯。
刚刚结束的2020年度济南市吕剧院中青年演职员业务考核演员合影
《生命日记》排练中,孔铁(左)指导李霄雯(右)和曾凡亮。
《半夜夫妻》何瑞雪饰佘桂英(左),孟越饰张氏。
2019年10月23日春华秋实国家艺术基金成果大师课,赵窍窍(右)接受采访。
6月11日、12日,济南市吕剧院组织“2020年度中青年演职员业务考核”,45岁以下演职人员包括演员、乐队、舞美在内共38位中青年演职员参加考核。
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董砚萍、著名戏曲作曲家栾胜利两位评委老师就演职员们的表现分别予以点评指导。两位评委老师表示,此次考核,剧院乐队、演员的表现让人非常振奋,希望通过考核,演职员们在音准、韵折、基本功方面进一步提升,争做优秀的吕剧传承人。
戏曲青年人才培养,关系到剧院长远发展和剧种的有序传承。近年来,济南市吕剧院采取院校合作、短期培训、以演代训等方式,建立起一支行当齐全的人才梯队。
2009年以来,济南市吕剧院获得集体及个人奖项百余项。其中,演员个人获国家级奖项6人次,省级一等奖23人次。舞美设计师房岷、编剧王鲁鲁、作曲邓吉红等3人先后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李霄雯入选山东戏曲青年名家;安秋菊、何瑞雪获济南市青年文艺之星称号;曾凡亮、孟越获济南市文化艺术新秀称号。一批演职人员已经成长为济南市吕剧院专业技术的中坚骨干力量。
■“思想正确了,发展才有方向。”将管理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剧院发展重中之重
济南市吕剧院是山东省建团最早的吕剧表演团体,被称为吕剧创始团。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剧院成立69年以来,诞生了于廷臣、李同庆、时克远、张艳芳、董砚萍等多位著名艺术家。然而,当济南市吕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玲2006年来到剧院时,吕剧乃至整个传统戏曲的发展正处于低潮期,观众大量流失,演员也逐渐减少,戏曲爱好者老龄化,“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把吕剧高水平地传承下去,让剧院可持续发展,我们就抓住人才培养这一点。”
事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有层出不穷的青年人才,剧院的发展才会有后劲。2009年,经过前期调研和征求意见,济南市吕剧院出台了《人才培养计划》,从2009年至2019年分两个阶段制定了10年人才培养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老带新等多种方式,从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两方面齐头并进,开展人才培养。在剧院支持和资深演职人员艺术传承传帮带作用下,剧院整体人才队伍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
做好干部人才队伍思想建设是剧院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和保证,“出人出戏”,培育“德才兼备”“德艺双馨”高素质人才队伍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平时工作中,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玲时时处处不忘开展全院演职人员思想建设。原来因为戏曲市场不景气,部分演职人员思想不稳定、人心出现浮躁,给剧院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多年的工作中,张玲探索出一条结合剧目排演等业务工作对演职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培养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