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7-15 23:11 的文章

交流讓我們更懂彼此

座位旁擺著學生們一起手繪涂鴉制作、色彩圖案各異的立體星星﹔會場前,香港中學生將自己的一顆顆小星星親手貼到印有“70”字樣的一顆巨星之上,集成“萬眾一星”的閃亮藝術作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7月9日下午,在復旦大學體育館內,逾千名滬港兩地青少年攜手舉辦的這一場活動,將“滬港同心”青少年考察交流計劃活動推向了高潮。

7月5日至10日,“滬港同心”青少年考察交流計劃在上海舉辦。來自香港17所中學的近500名中學生從香港西九龍高鐵站搭乘高鐵赴上海交流參訪,與上海中學生結對交流。這也是自高鐵開通以來,首個從香港乘高鐵到上海的大規模學生參訪團。抵滬后,這些香港青少年分別組成了海派文化、創意文化、歷史文化及科技創新、上海制造、城市規劃等6個考察交流團,分赴徐匯、普陀、奉賢、閔行、嘉定、楊浦等上海6區開展參觀考察和交流體驗活動。

滬港合作

新增青少年結對交流計劃

2018年8月,在第四次滬港合作會議期間,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上海市市長應勇的共同見証下,滬港澳多家社團共同發布了“家國事業”計劃,其中就包括組織香港中學生和上海中學生結對交流活動。為了貫徹落實第四次滬港合作會議精神,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滬港青年會、上海香港聯會共同主辦了此次香港青少年考察交流計劃,希望通過活動進一步促進香港中學生對祖國的認知和對上海發展的了解,增強香港青少年的國家民族意識,促進滬港兩地青年的交流。

“滬港同心”青少年考察交流計劃的召集人、全國人大代表、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會長姚祖輝說,本次活動通過帶領香港學生探訪上海歷史文化,參觀學校、企業和社區,希望令同學們眼見為實,近距離感受祖國發展。也希望同學們在考察中做個有心人,多看、多交流,積累收獲,未來敢闖敢拼,勇於圓夢,為祖國發展、為香港發展發光發熱。

“上海與香港是人們口中的‘東方明珠’和‘東方之珠’,兩地人文相親、經濟相融,一直書寫著‘雙城記’。希望兩地學生能交朋友,為推進兩地的共贏發展、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共同努力。”交流團總團長、上海市政協常委、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副會長麥德銓這樣說。

耳聞目睹

領略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

在滬期間,香港青少年走進上海居民家中體驗生活並品嘗住家飯,與上海的中學生一同開展校園活動。短短6天時間裡,他們走訪科創企業,參與鄉村游園會和農業互動體驗,欣賞古陶、皮影、書法、撕紙藝術等傳統手工藝,既看到了上海城市的繁華與活力,也領略到了融貫中西、獨具一格的海派文化。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五年級學生王卓峰對古琴制作和表演印象最為深刻,“我還是第一次聽到古琴音樂,感覺音色比鋼琴還好聽。”王卓峰說,這次乘坐8小時高鐵,沿途都是綠水青山的好風景。上海不但城市發展很好,有很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遇到的人也很有禮貌。

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四年級學生李羨兒覺得,此行最大收獲是在上海看到了先進、有活力的科技創新企業和歷史風貌保護做得很好、很美的七寶老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次交流讓我們增長見識,更了解祖國。”她說,“看到內地發展這麼好,我們幾個同學都心動了,希望有機會來上海求學、工作。”

“我們盡可能不讓同學們走馬觀花,而是分組深入各區,希望他們可以真正認識上海。” 姚祖輝告訴記者,最受香港學生們歡迎的活動要數“做一天上海小市民”,因為更接地氣,更能了解上海同齡人的家庭生活。

主題活動

共同為祖國獻上美好祝願

7月9日,逾千名兩地青少年共聚復旦大學,一起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活動。滬港兩地青少年在跨界藝術家馬興文帶領下,共同創作完成了大型藝術作品“萬眾一星”。來之前,香港學生帶來了7000多顆空白的星星,滬港青少年共同合作,手繪涂鴉制作出了各式各樣的星星,還親手將一顆顆小星星貼在寫著“70”字樣的大型立體星星之上,表達美好祝福。

主辦者說,星星既象征著五星紅旗上的五角星,也代表了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之星”。活動現場,兩地青少年還舉行了“交星儀式”,一部分星星將留在上海,另一部分將被同學們帶回香港,這也意味著兩地青少年交流交心,“星”系對方,未來也會繼續交流互訪,延續友情。

活動特邀的滬港兩地“星星大使”,香港杰出運動員黃金寶、最美火炬手金晶、中國商飛試飛工程師馬菲、大眾點評網聯合創始人龍偉,現場分享了各自領域的不同經歷,鼓勵滬港兩地青少年多多交流,在未來道路上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儀式開始前,現場還播放了“滬港同心星星大使”的祝福視頻。來自香港及內地演藝界、體育界、學術界、商界等70位代表在視頻中都衷心祝福祖國越來越強大,更加繁榮昌盛。

“活動隻有短短幾天,我希望以后能和香港同學有更多接觸交流。”上海市奉賢中學高二學生方崢說。

幾乎每個香港學生都說,已經加了上海同學的微信。“以后來香港,要來找我哦!”臨別,大家這樣叮囑。


(責編:龔莎、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