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着力打造双创人才最优生态 浙江科技新闻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杭州在创造经济跨越式发展奇迹的同时,全力打造“雨林式”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用它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先试先行的气魄招贤纳士。2018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归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首位,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杭州正在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更加渴求人才。”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所说,“只有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才能吸引人才,更好地发挥人才对杭州发展的支撑作用。”
如今,“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等各路双创精英钱塘会师,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创业者和高层次人才支撑起双创根基,保障着杭城创业创新活力的持续激发。而随着杭州双创生态不断优化,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一日千里,在这座创新之城、圆梦之城,创业创新正呈现前所未有的燎原之势,一幅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钱塘大地徐徐展开。
才聚天堂硅谷 智慧创新未来
没有人才优势,谈何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如今,杭州正在抢抓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新的发展目标,需要杭州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而底气,正是来自人才。
2018年12月29日,现代世界城市治理和发展的利器——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正式发布。这个被称为“杭州给世界的最好礼物”,诞生于云栖小镇。
时间倒流两个月,10月12日,正是在云栖小镇,杭州市政府吹响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号角,发布了《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其中,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企业和人才集聚地被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写入《行动计划》,体现了杭州对于人才的渴求和重视程度。
谁能想到,在走上“云端”之前,云栖小镇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产业园。而如今,在这块面积仅有3.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聚集了涉云企业700多家,2018年实现涉云产值220亿元,利税逾11亿元,构建了云计算大数据、卫星云、物联网芯片、智能硬件等四大产业生态。
而云栖小镇云计算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根基就在于人才。据了解,小镇集聚了全国近70%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顶尖人才,集合了西湖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校区、杭州北斗时空研究院等拥有一流科学家的科研院所。
放眼杭城以西,梦想小镇也正肩负着“打造世界级互联网创业高地”的使命,一路高歌梦想,扬帆远航。据统计,小镇开园四周年共集聚创业项目1746个、创业人才15700名,16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10.25亿元。小镇里竞相涌现的“互联网+农业、+制造、+生活服务、+智能硬件”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杭州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的勃勃生机,正是近年来杭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24.8%;“城市大脑”入选全国四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SupET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最为宝贵的财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必将呼唤更多的“数字人才”。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242万人,累计引进留学人才3.3万人、外籍人才2万人,引进的海外人才在杭创办企业2754家,其中上市企业31家,获得有效发明专利4.17万件;2018年接收应届毕业生8万多人,创历史新高。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18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外高层次人才净流入率和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首位。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预言:“杭州是中国最有可能成为硅谷的城市。”在杭州,现实与梦想可以是咫尺天涯,也可以是一步之遥。随着双创人才汇聚杭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杭州,与大洋彼岸的硅谷,正在无限“接近”。
厚植双创沃土 人才潮聚钱塘
梦想起于杭州,必定是一段多方助力的长远“航程”。近年来,得益于政策、人才、平台、资本和环境“五位一体”生态体系的综合施效,杭州已成为各路双创精英的朝圣地,成为无数人才为之向往的天堂硅谷,也成为了英才汇聚的创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