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三個堅持”扎實開展企業人才工作調研
人民網吳忠7月7日電 近日,吳忠市人才辦深入企業開展人才工作大調研,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為進一步科學謀劃企業人才工作,提升服務企業的精准度,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據了解,這次調研重點圍繞企業近年來在人才引進培養、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人才資金支持方向、對現有人才政策執行情況、本土人才培養、柔性引才等6個方面開展。調研對象主要以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市屬國有企業、中小微非公有制企業為主,通過現場問詢、座談討論等方式,實地了解企業在人才需求、人才配置和人才服務方面的情況,聽取企業在人才引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以及在人才服務方面的意見建議。
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招聘高學歷技術人員比較困難,缺乏懂營銷、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技術熟練工流失現象比較突出。一些工業園區生活硬件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導致企業人才匱乏、老齡化、引進難等問題“短板”比較普遍。同時,企業招聘方式方法單一、工作條件差、本土人才培養匹配度不高等問題,也是企業產生“人才用工荒”的因素。
本次調研工作還多渠道征求廣大企業對推動人才工作理念方法創新、完善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深入分析存在問題,明確努力方向,為有效解決人才短缺問題打下基礎。
據介紹,針對調研中發現問題的梳理、分析、研判,吳忠市人才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優化人才政策方面,通過制定出台柔性引進人才、本土人才培養等辦法,進一步健全完善適合吳忠本地產業發展的人才政策﹔在人才引進方面,通過舉辦務實管用的人才交流大會、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和組織本土籍大學畢業生參觀家鄉重點產業發展等方式,想方設法幫助企業引進各類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激發激活外來人才特別是吳忠籍人才回流內生動力﹔在本土人才培養方面,圍繞裝備制造、食品研發、“吃在吳忠”、現代紡織、黃花菜種植五個人才小高地建設,對本轄區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領頭人、農村致富能手等,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培訓,確保急需的人才“引得進”,現有的人才“用得好”,切實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吳隆重、丁富春、張向稱)
相關鏈接:
新書《黨建經濟學》出版 辨析黨建與經濟發展的深層邏輯關系
(責編:閻夢婕、寬容)
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手機人民網人民視頻客戶端下載人民智雲客戶端下載領導留言板客戶端下載人民智作
推薦閱讀
“稻漁空間”融出農業新天地 鳥瞰“稻漁空間”。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游客在“稻漁空間”裡體驗農耕勞作,認養水稻。資料圖片 稻田畫展示中國古代三國時期的故事“三英戰呂布”。資料圖片 夏雨過后,微風徐徐。記者在朋友圈“網紅”圖片的指引下,來到寧夏銀…【詳細】
人民日報看寧夏
接續奮斗 攜手向前 武夷山賀蘭山相連,黃河水閩江水相融。 11批180余名福建挂職干部,2000余名支教支醫支農工作隊員、專家院士、西部計劃志願者,自1996年起扛起對口幫扶寧夏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將單向扶貧拓展到兩省(區)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詳細】
人民日報看寧夏
騎行,騎行,向前追夢(講述·特別報道) 圖①:王 婧 記者 禹麗敏攝 圖②:劉候祥記者 姚雪青攝 圖③:許龍慶記者 戴林峰攝 圖④:趙 彬資料照片 圖⑤:覃劉備本報記者 李 縱攝 數據來源:美團和餓了麼平台 編者的話 穿梭在大街小巷,奔忙於樓宇之…【詳細】
人民日報看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