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7-07 16:51 的文章

合作办学的人文交流落实机制研究

p48.jpg

p49.jpg

p50.jpg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在助推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良好的中外人文交流有助于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建立了中外人文交流落实机制,即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机制,搭建多层次中外人文交流落实载体,打造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品牌化机制和常态化机制。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将中外人文交流落到实处,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中外人文交流;落实机制;融合机制

教育在人文交流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交流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从广义上说,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即是中外人文交流的一个方面。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丰富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加强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对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进入提质增效阶段,中外人文交流对中外合作办学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如何发挥天然的国际化优势,将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落到实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对知网文献的检索,自2009年至今的10年,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关键词的文献有4924篇,以“中外合作办学”和“人文交流”为关键字的文献仅有54篇,目前对跨文化管理、服务“一带一路”等方面都有研究探讨,但关于中外人文交流如何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如何落实中外人文交流的研究还鲜少涉及。本文以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简称“交大巴黎高科学院”)为例,聚焦文化交流,探讨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落实中外人文交流,切实达到民心相通的效果。

人文交流对合作办学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增强合作双方的文化认同。中外合作办学本质上是跨文化办学,国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必然蕴含西方教育观念,外籍教师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交流传递给学生。国内加国外的分段式培养可能使学生产生中西方文化认同混乱。因此,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寻找文化认同点,实现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共生共存,在积极促进交流的宏观视野下努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发展。[1]

有助于增强国际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师资队伍一直是牵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牛鼻子”,文化吸引是外籍教师来华工作最大的动力。而人文交流的畅通,能使外籍教师从心理层面认同合作办学理念。通过对外籍教师胜任素质能力的调研,我们发现,外籍教师认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是主要的胜任素质之一,对文化的认同可以引发深层次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更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稳定的正向牵引力。从对学生的调查来看,“人文素养”是外籍教师应具备的较为重要的胜任素质。[2]

有助于外方高层次人才产生积极正面的中国认知。外方派遣的办学人员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会使他们产生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亲近感。他们离任后能带着全新的世界观回国,在高等教育、外交等领域工作时能传递积极正面的中国理念,奠定良好合作基础。

人文交流落实机制的实践

交大巴黎高科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和法国4所工程师学校共同创办的国际化学院,在长期工作的师资队伍中,外籍教师占到65%以上,他们负责数理和法语教学。每年法方访问教授来学院授课达70余人次,88%以上的课程以英语和法语授课。所有学生都有6个月至2.5年不等的海外交流经历,中外学生长期共同学习,是一个中外人文交流充分、国际化氛围浓郁的学院。

交大巴黎高科学院自成立伊始,一直将促进中法人文交流作为学院的重要战略目标。

建立中外人文交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融合机制。在学院本硕贯通的培养体系中,在前三年的基础阶段教学中,除了法语学习之外,还开设法国文学与艺术、法国电影艺术、法国历史概要等人文类选修课程。在专业学院阶段,开设30%的人文经管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