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17 11:04 的文章

“人才新政12条”实施两周年 除了500万人才,成都还得到了什么?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曾那迦

  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创新,而一座城市的创造力,取决于人才。

  2017年7月,《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简称“成都人才新政12条”)——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正式实施。政策一经发布,立刻在全国掀起“引爆”效应。

  人才新政给成都带来了什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了解到,目前,成都人才总量已达500万,占人口比31%,人口的老龄化率也进一步呈现下降趋势。

  落户

  30岁及以下“蓉漂” 占迁入人口80.4%

  年轻人代表着城市的生命力。成都在全国率先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制度,45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直接落户,对于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按单位推荐、部门认定程序办理落户手续,全面实行“一窗办结、一网办理、一次不跑、一站办好”,最大限度提高落户便利性。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委组织部人才处了解到,“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已累计吸引大学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28.6万余人,占全市同期人口迁入总量38%左右,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10.2%,30岁及以下年龄占比达80.4%。

  中青年、高学历人口的涌入,缓解了成都的人口老龄化,优化了城市人口结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底,成都市新增户籍人口36.4万,人口老龄化率下降0.25个百分点,实现近10年来首次下降;截止2018年底,成都市新增户籍人口40.7万,人口老龄化率进一步呈现出下降趋势。

  住房

  给“蓉漂”发绿卡 拟新建17万套人才住房

  为鼓励外地大学生来蓉创业、在蓉大学生留蓉发展,成都大力推进“蓉漂”计划,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绿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

  在这方面,成都盟升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向荣颇有体会。去年,向荣被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天府英才计划”认定为“高级人才”,发给人才绿卡。他曾向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感叹,四川省、成都市的一系列人才政策让他感到“温暖”。

  为帮助广大“蓉漂”来蓉后“住得上房、安得了家”,成都计划5年建设2769万平方米、约35万套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针对不同群体人才精准供给住房,租住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按其贡献可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同时,对来成都应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打造“蓉漂”成都第一站。

  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开工建设人才安居58个、907万平方米,今年拟新建400万平方米,可提供近17万套人才住房;22个青年人才驿站已为1.2余名青年大学生提供求职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人才交流等服务。

  产业

  “人才链”+“产业链” 打造产业高地

  为什么几十万青年才俊纷纷赶赴成都?成都为他们提供了怎样的条件?

  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创业?因为这里“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日益紧密。作为万千追梦“蓉漂”中的一员,心怀“飞机梦”的傲势科技CEO郭亮去年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时曾这样说道:“成都在航空航天领域是国内少有的产业高地……对于年轻人来说,成都高效积极的创新创业环境是吸引蓉漂们最有力的东西。”

  他说,成都的区位优势在于其具有原来三线建设留下来的坚实、覆盖全产业链的航空产业设计研发机构,同时有着深厚的高校人才资源输出源。“此外,在城市活力、生活条件方面,近几年成都的发展也有目共睹。傲势很多研发人员都是被成都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来的。”

  为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成都积极构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双引”良性互动机制,对照“5+5+1”现代产业体系细分领域,推动“大数据全球人才搜索系统”与“招商云网”数据共享、资源共用,形成与产业链动态耦合的人才链,最大限度将人才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创新“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产生“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合作

  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计划” 帮3.28万名企业职工提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