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15 10:30 的文章

前海搭建大湾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以人才合作

“如何打造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的环境,让人才有一个更加好、低成本的创业环境,前海本身营造了更好的营商环境,营造了更好地让港澳的青年、港澳的居民来就业和创业的环境,我觉得这方面是值得总结的。”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前海表示。

深港(前海)人才合作年会暨粤港澳人才合作论坛举行

12月5日,第五届深港(前海)人才合作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论坛在深圳前海举行。前海传媒从现场了解到,本届年会(论坛)由深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和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共同主办。以深港(前海)人才合作年会为重要对话交流平台,论坛邀请粤港澳三地高校校长、院士、专家,各界人才代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企业代表,通过主旨演讲、沙发论坛等环节,围绕“智汇湾区·共创未来”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原局长吴克俭,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等分别发表演讲。在沙发论坛环节,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学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升等嘉宾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人才合作交流,以人才合作助推大湾区发展。当日,深圳、广州、珠海、中山等市有关单位进行了人才政策推介,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总报告暨深圳篇。

郭万达在接受前海传媒采访时表示,前海在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上是走在前列的,有一些经验可以去复制、去推广。在深港合作方面,不光是香港的企业走进来,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能够去建立和香港合作的一些新的模式。特别是在创新、高科技、金融这些领域,能够跟香港之间更好合作,使得香港的青年人到前海、到内地来发展,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些方面,前海都做了很多的探索。

前海搭建大湾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以人才合作

深圳竹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女创客协会会长董宁表示,粤港澳需要为资历丰富的顶尖人才以及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核心人才提供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让人才有更多的归属感。比如好的学校、医院,以及文化活动和场馆,更加高效便利的本地和全球化交通,如增加高容量的国际航班。“如果我们不能给这些优秀人才创造一种有家的归属感,经过5年后的发展,区域前期所投入的资源有可能就会流入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或者硅谷、东京湾区等其他城市群。”

前海搭建大湾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业运营企业7.75万家,开业率达44.66%。前海从业人员数量达56万人,香港的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社工、房屋经理以及建筑、结构、屋宇装备、工料测量、园境、建筑测量等领域专业人士可在前海执业。片区已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优化、高端要素互补、国际人才集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同时,前海实施“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人才管理改革等方面累计推出401项制度创新举措,其中133项为全国首创或领先,为企业和人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与此同时,前海长期以来鼓励支持香港和国际青年来前海创新创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目前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40个,其中港澳团队169个,超半数项目成功拿到了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今年,前海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为人才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和市场化专业服务,在一点一滴的服务中不断健全前海人才服务体系。

前海搭建大湾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以人才合作

前海政策大力支持国际人才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