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今天将在深圳开幕
合肥日报报深圳讯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深圳市政府主办的2012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于今天上午隆重开幕。合芜蚌试验区·合肥经济圈联合组团参加。昨天下午,根据大会组委会的安排,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应邀接受《深圳特区报》专访,畅谈安徽、合肥的引才用才之道。采访中,吴存荣娓娓道来、妙语连珠,与记者展开一场生动活泼的互动交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魏晓明,副市长吴春梅等陪同。
合肥张开双臂,诚邀海内外英才,共谋智力合作、共赢创新事业
“安徽省对这次人才交流大会高度重视,专门组团参加。请问你们主要的人才需求有哪些?”面对记者的“第一问”,吴存荣在感谢大会组委会的盛情相邀和各界的大力支持之后介绍道,“这次,合芜蚌试验区·合肥经济圈共发布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需求1800多个岗位,招才引智合作项目136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和项目需求共计137家。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等一大批国家一类研究院都张开双臂,诚邀海内外英才,共谋智力合作、共赢创新事业。”
合芜蚌试验区是安徽的创新源,合肥经济圈是安徽的增长极
“合芜蚌试验区·合肥经济圈的发展优势主要有哪些?”面对记者的提问,吴存荣说,“合芜蚌试验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之后,我国第四个享受中关村政策的自主创新重点区域。合肥经济圈的优势在于聚合效应,处在一个大规模开发开放的阶段。同时,合芜蚌试验区、合肥经济圈,与国家层面的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等,是一体的,具有十分宝贵的政策叠加效应。”
目前,试验区的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集中了安徽省三分之二的创新资源,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资源密集地区之一。经济圈的合肥、淮南、六安和桐城市、定远县,去年GDP总量占全省36%。
只有加强沟通才能增进了解,只有合作发展才能互利共赢
“你们这次深圳之行的主要目的有哪些?”记者接着问道。
接过记者的话茬,吴存荣说,“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一个集人才、智力、技术、项目和管理为一体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大会。我们组团参加这次大会,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让海内外人士更加真切地了解我们的发展成就,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更加直接地了解我们优越的投资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
吴存荣说,“大会期间,我们将举办一个推介会,其主要目的就是,搭建一个面对面沟通、点对点对接的平台,为各界英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提供理想的用武之地。具体来说,一是,结识更多的朋友、专家、学者,建立一个联系沟通的渠道,为今后合作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二是,认真学习借鉴深圳市和各兄弟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三是,与深圳的与会企业加强交流对接,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
倾心打造各类人才成就梦想的舞台和环境
“具体来说,你们通过哪些优惠政策招揽人才?”对此,吴存荣以合肥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为了集聚人才智力资源,合肥规划建设了一大批高端创新平台,如:坚持‘省院合作、市校共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揭牌运行;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建设了现代显示、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光伏光热、语音信息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等等。”
吴存荣进一步说,“近年来,合肥致力于打造‘人才特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用‘真金白银’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比如,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携带科技成果来肥创办企业的,可给予企业最高200万元资助,并给予解决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对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获得者,市财政分别予以50万元、30万元的配套奖励;对外地来肥的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分别予以50万元、3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对其业务进修学习实行政府资助。同时,全程代办高层次人才落户、配偶随迁、子女入学,以及项目申报、资助落实、奖励兑现等二十一项服务。”
“良好的环境,具有很强的磁吸效应。”对此,吴存荣用数据说话,“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人才有110万,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3万,拥有两院院士6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8人,‘青年千人计划’专家36人,‘外专千人计划’专家3人。目前,合肥人才综合竞争力已经居于中部省会城市前列。”
用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