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4月18日开幕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曹永赋
经过一年半的精心筹备,“中国人才第一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于2015年4月18-19日在深圳隆重举行。昨日,记者从大会组委会了解到,今年大会的重要活动和专业会议大幅增加,主要内容包括15个板块之多,国际化程度更广,专业化程度更高,亮点纷呈。预计将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专家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人才机构等参展,50个海外留学生团体、1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50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内外高端人才将齐聚深圳,共同举办一场为期两天的人才盛宴。
筹备工作“火爆”进行中
2001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江苏南京应运而生,随后“移师”常驻深圳。作为中国目前唯一面向外国专家组织、培训机构、专业人才开放的平台,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逐步成为集人才、智力、项目、技术、资金和管理于一体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智力盛会,一个“链接港澳、瞄准海外、服务全国”的品牌“中国人才第一会”。
为了与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的高峰期更加吻合,从本届大会开始,会期将从往年的11月调整至每年4月中旬。记者从大会组委会了解到,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于2015年4月18-1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闪亮登场”,围绕“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主题,以“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精品化、市场化”为目标,开展广泛的人才、智力交流。本届大会启用深圳会展中心1至6号馆和所有会议室,部分会议在五洲宾馆举行,目前各项筹备工作“火爆”进行中,展位早已被“神速抢订”,招展工作提前完成。
亮点纷呈,具有四大特点
处在时代大潮中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时刻不忘自己承担的使命,力求年年有创新、届届有亮点。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深圳峰会、全球总裁创新峰会、新兴产业创新大会、全国软件人才项目投资交流会、亚太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博览会、留学人员人才项目对接会、三维创造博览会……这些新增板块,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力求为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搭建平台。
据组委会介绍,第十三届大会将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 是全球视野,国际化程度更广阔。首次举办的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深圳峰会、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展览与论坛、国际教育展及推介会和全新升级的全球总裁创新峰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大会的国际化程度。
二 是组织成熟,市场化运作更显著。大会移师深圳之初就创新办会模式,提出了市场化办会的目标,八年以来市场化运作的特色越来越明显,通过与专业机构不断地加强合作,第十三届大会超过七成的内容通过市场来完成。
三 是实效突出,专业化程度更清晰。新兴产业创新峰会将围绕智慧城市、绿色经济、节能环保、海洋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10个领域举办多场科技研讨会。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所征集的项目涉及所有新兴产业;还有职业教育、出国留学、软件行业等方面的专题活动。
四 是内容丰富,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大会涵盖展览洽谈、招聘、论坛、会议、对接、颁奖等多个板块,特别是亚太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博览会的加入,更加完善了大会内容,成就了一条从引进、招聘、培训、服务等各个环节在内的人才产业链,使大会真正成为一个集人才、智力、项目、技术、培训、资金、管理等于一体的人才智力盛会。
凝聚海内外高端人才,掀起引智高潮
这是一组2007年至2013年在深圳举办七届大会的数据:参会机构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24000多名国(境)外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专业人才;3200多个专家组织、培训机构、专业协会、科研机构、人才中介、科技企业;18000个国内各类单位;450多家香港机构;120多家台湾机构;举办350多场签约、推介、研讨、论坛活动;签署20000多项人才与引智合作协议;达成30000多个职位招聘意向……
高端化,成为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显著特点。美国国际高级专家组织、英国牛津剑桥高级培训中心、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高等院校、香港专业议会、沃尔玛、飞利浦、富士康、华为等海外知名机构参展;每届大会吸引了数千名高层次外国专家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海外留学人员参会;大会提供了数千个高科技项目寻求合作;征集上万名海外高层次专业人才职位和海量外籍教师信息供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