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14 22:39 的文章

海安市打好人才“组合拳” 汇聚发展“新动能”

  4月底,海安市人才政策再加码,在“海陵英才”人才新政40条基础上,出台“海陵英才”计划补充意见,向一线高技能人才、实用型人才倾斜,向建筑人才、外经外贸人才等行业人才倾斜,实施“海陵名家”“海陵名师”“海陵名医”工程,进一步放大“海陵英才”计划政策效应。

  近日,南通鹏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人自动焊接臂正在进行焊接作业。“这款机器人进一步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还能代替工人完成有害环境下的作业!”公司董事长王亚洲告诉记者,得益于持续释放的利好人才政策,公司着力延揽了一批高素质紧缺人才,去年投入200万元研发了机器人自动焊接臂设备,今年复工复产以来,产值已接近去年同期。

  今年以来,我市加速推动人才队伍、人才项目、人才企业走上复工复产“快车道”,全面释放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人才政策兑现程序“一切从简”,提前拨付第二批“海陵英才”计划专项资金1200万元,及时兑现人才生活津贴、落户补助、表彰奖励、科研项目资助等资金412万元,对企业每招引1个工人给予900元至1500元奖励,并免费安排包车接送工人,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招工困难等问题。我市还对智能装备、新材料、微电子芯片等12个产业化项目进行“输血供氧”。

  “前不久,我们获得了‘海陵英才’计划100万元的专项资助。”去年7月,江苏派锐电子有限公司落户高新区科创园。作为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LED驱动电源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在职博士2人、本科毕业生10人,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订单陆续出现缓交、取消的状况,经营面临严峻形势。“海安人才政策的‘及时雨’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助力我们渡过了难关!”公司总经理马久金说,目前,企业已完成开票销售500多万元。

  我市在全力以赴防控疫情的同时,千方百计组织各类专技人才助力经济发展,将广大专技人才工作的“主战场”前移到企业生产一线,把疫情防控和复工兴产一线作为淬炼人才、检验人才的重要阵地。

  “这是高新区江中光电公司,该企业拥有国际先进压铸设备和国内外较先进的金加工设备生产线。”3月初,高新区科创园相关负责人通过视频会话,协调组织江中光电公司技术团队和人才团队进行集中交流,带领上海交通大学李博士线上“实感”走访企业。3月中旬,双方就项目落户海安达成初步意向,将合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及泛交通领域轻量化技术应用的示范基地。

  “复工后,公司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通过努力,公司研发的特种设备已经顺利完成最后阶段测试,将对今年市场拓展起到关键作用。”南通华欣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都得益于我市人才政策。春节前,企业80%员工是外地人,复工后,来企业上班的基本都是本地人。

  去年,我市出台“海陵英才”计划,作为我市人才新政的“升级版”,共兑现人才政策2600多万元,以真金白银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引才决心、聚才用心、爱才诚心。为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4月底,我市人才政策再加码,在去年9月出台的“海陵英才”人才新政40条基础上,出台“海陵英才”计划补充意见,向一线高技能人才、实用型人才倾斜,向建筑人才、外经外贸人才等行业人才倾斜,实施“海陵名家”“海陵名师”“海陵名医”工程,进一步放大“海陵英才”计划政策效应。一项项助力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培育了我市“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沃土。

  “去年经过三轮评比,我市共有38个项目获得资助,总金额3600万元,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达250万元。”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景凯介绍,“今年,海安将持续放大人才新政40条的影响力,强化为人才着想、助人才成功、促人才发展的服务理念,以更大的力度招引高层次人才。”(卢洋 吴薇 王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