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13 23:04 的文章

人才信用贷额度不设上限!浙江发布金融服务人才20条

原标题:人才信用贷额度不设上限!浙江发布金融服务人才20条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强省战略是浙江妥善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的一项长远部署。

  面对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努力打造人才金融生态最优省,省委人才办会同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有关单位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向人才和人才企业倾斜,近日制定出台“金融服务人才20条”。

  5月13日,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人才发展现状和金融服务人才等情况,并向全省人才解读“含金量”十足的“金融服务人才20条”。

  全省11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

  发布会上,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温暖首先介绍了我省人才发展现状和金融服务人才等情况。

  据了解,去年以来,全省11个地级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杭州、宁波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别居全国第1、第2位,全省新引进大学生96万人,比上年增长88.9%,人才集聚上扬态势强劲。

  近年来,我省围绕“融资难”这个痛点,不断深化“人才+资本+民企”这篇对接文章,积极引导银行资本、创投资本、财政资金等各类资本向人才集聚;针对人才企业可抵押物少、创业风险大等问题,我省创新推出“人才贷”“人才险”“人才保”等“一揽子”服务,通过补贴、降息、减费等方式,让人才贷款贷得到、用得起;为进一步加速人才成长,我省还积极整合银行、风投、券商等资源,推动人才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疫情期间,省委人才办会同金融、人社等部门,主动上门服务,下派服务专员,强化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促进人流、资金流、物流等有序循环转动起来。

  下一步,我省将坚持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目标不动摇,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窗口期”,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激发各类人才活力,成就人才发展事业,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更多人才智慧和力量。

  人才引育力度更大。今年我省正式启动实施顶尖人才“鲲鹏计划”,目标未来5年,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集聚100位左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灵魂人物”。

  金融服务更普惠。按照普惠金融要求,进一步扩大人才金融服务范围、放大服务群体,进一步提高人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人才服务更优。重点聚焦人才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开发建设人才服务云平台2.0版,进一步加强服务事项和服务资源归集,简化服务流程,打造集人才招引、人才落户、人才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网上综合体。

  金融服务人才20条“含金量”十足

  人才的核心优势是创造价值,金融的核心要义是保值增值。以金融服务促人才事业发展,浙江再加码,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整合放大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担保等各方金融资源优势,在对金融机构和人才代表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出台了 “金融服务人才20条”,直指人才企业融资中的痛点难点,政策涉及5方面内容:

  强化金融总量保障上:支持科技创新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今年以来,全省人民银行在各级政府领支持下,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对浙江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全省金融机构已向全省6.4万户企业提供了1300亿元优惠贷款,投放量排名全国第一。同时,我省还将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双创、小微专项金融债,扩大发行规模,发挥好专项资金的靶向作用,募集资金优先用于人才企业信贷投放。预计2020年我省双创和小微金融债发行将不低于500亿元。

  创新银行信贷服务上:全省金融机构将以“服务专属化、产品精准化、模式多样化”理念,加大信贷支持。推广“人才银行”服务模式,目前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如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均推出了“人才银行”服务,服务人才精准性显著提高。鼓励商业银行“以人定贷”,人才可凭创业计划、项目可行性认证或学历证明申请贷款。提高信贷额度,根据人才企业特点,初创期原则上可达1000万元,成长期原则上可达5000万元,资本市场挂牌企业贷款上不设限。创新人才企业还贷模式,贷款最长可贷10年,给予最长3年还息不还本宽限期,确保人才企业及时续贷。破解人才企业缺乏抵押物难题,鼓励投放信用贷款,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优势,支持订单、仓单、应收帐款质押融资,推广商标权、专利权、股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支持银行与外部投资公司、各类基金开展投贷联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