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本网讯 6月9日,以“新中国70年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主题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各重点马院、全国各兄弟马院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相关媒体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吴付来教授主持开幕式。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国内最早系统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具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在教育部社科司、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举办了此次高端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绩,但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中有几个体会和举措。一是发挥“领头羊”建设。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发挥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三带头”作用。二是重视“指挥棒”建设,严把政治关、质量关,严格教师培养和人才培养,实现严格管理与科学治理有效结合。三是注重新平台建设,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已经成为了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和打造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四是提升专业化建设,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正确处理和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致辞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配齐建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发挥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进一步聚焦课堂建设,探索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将一如既往地加大对北京市高精尖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创新中心的支持,希望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做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海良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逄锦聚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潜涛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新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庞立生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易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