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探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护 冀育环境专业人才治污
主页():专家学者探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护 冀育环境专业人才治污
中新网兰州5月27日电 (记者 冯志军)“第八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27日在兰州启幕。旨在为环境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的一个跨界交流与合作平台的该论坛吸引了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各界代表逾200人参会,共探生态环境领域前沿课题,为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此次论坛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说,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研讨内容包括了生态文明建设、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这些重大问題,非常契合目前的发展形势和教育改革要求。
图为论坛现场。 高诗尧 摄
“我们举办这个论坛,就是要促进政产学研合作和跨界融合,以不断提高全国环境科技创新水平,共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贺克斌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自2012年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教育事业规律性的认识,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
贺克斌认为,大学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加快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这是在为高等教育“强基固本”。本科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本科教育质量不高的大学,无论其学科建设如何“繁荣”,不可能成为一流大学。
贺克斌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他们这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运而生,并于2018年12月举行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国家高等教育工作的“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和“推动队”,未来将致力于推进环境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高素质和更多的环境专业人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分析称,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把环保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題,不断满足民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巡视员张政民介绍说,甘肃是全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西部生态建设的枢纽区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生态敏感区,是国家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战略稳定器。
甘肃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其生态建设是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涵养补给黄河水源、根治长江水患、实现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是阻止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促进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沿阵地。
张政民表示,这次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在甘肃召开,恰逢其时,希望与会专家、代表就打好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长江、内陆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与保护提出宝贵的意见,贡献真知灼见。
此次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