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3-25 11:06 的文章

加强党校(行政学院)人才队伍建设

    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成果之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机构重组形成了培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合力。我们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提高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千千万万有鲜活生命的党员有机结合,足以释放出超过简单相加百倍能量的团体。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七十年间取得巨大进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党之所以如此强大,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功不可没。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3月13日创办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42年后毛泽东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央党校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起了重大作用。

    新时代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要求党校(行政学院)要发挥好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教学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中心工作,科研是党校(行政学院)发展的基础支撑,学员管理是实现党校(行政学院)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而无论哪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需要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和称职的行政后勤团队,人才队伍建设是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的关键。

    二、打造新时代的人才队伍

    《条例》对党校(行政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是,根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人员队伍。

    党校(行政学院)首要的基本任务是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年轻干部、理论宣传骨干、高层次人才、基层干部、党员。要教育学员对党忠诚,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过硬党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好学员的党性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人员就先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要实现对学员的培训目标,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党校(行政学院)首先必须拥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做到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率先垂范,教学科研和管理后勤人员均须用实际言行影响和带动学员。

    三、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毋庸置疑,党校(行政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党校(行政学院)是党和国家培养执政骨干的专门学校,既须对学员加强理论教育,更应注重问题导向,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党校(行政学院)教师队伍的构成必须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选聘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和先进典型人物担任兼职教师,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学员某方面能力的专门培训与提升。专职教师则更主要地是发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思想、创新理论等学习中的辅导、解读作用,在党性修养领域循循善诱、加强教育的作用。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遵照《条例》精神制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推进“名师工程”,我校(院)有两名专职教师榜上有名,校(院)也曾评选产生了一批“校(院)级名师”,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此外,还要着力完善教师学习进修、交流锻炼等培养机制。首先,要给专职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进修机会充电蓄能;其次,通过组织调挂让专职教师在挂职锻炼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再次,还应引进政治素质好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和有志于党校(行政学院)事业的优秀干部等人才,通过干部内外交流制度进一步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