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09 20:31 的文章

福建成台生到大陆就读最集中的省份

寻路两岸(九):两岸合作 协同育人

闽台之间一衣带水,福建不仅是台湾高校最大的陆生"输出地",也是台生到大陆就读最集中的省份,是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先行地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福建提出了推动闽台合作创办高起点、重应用的高等院校,合作创办职业院校、共建二级学院等举措。近年来,随着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持续升温,闽台教育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成为推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着力点。

  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里,老师正在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授课。除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包括动漫制作技术、旅游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专业都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和台湾景文科技大学及在厦台资企业开展的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有部分师资是由台湾景文科技大学派遣,而学生通过选拔,也有机会在台湾开展为期1年的学习。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 谢春云:当时(学这个专业)是因为想去台湾,因为台湾的电子这方面比较领先,(去学习后)找工作比较简单。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 李福荣:闽台合作项目,其实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必须要我们自己本身比较优秀的去学习,才会能争取到这个机会。

  眼前正在授课的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的杨剑雄博士。2009年,她来到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任教,2012年,作为第一批带队老师去到台湾。身为高职院校的一线授课教师,杨剑雄最感兴趣的是如何更好地开展实践课程。她希望把台湾实操经验带回课堂,拓展式地进行教学。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老师 杨剑雄:我们就很注重台湾的实践课程的开展,因为当时台湾在职业教育方面,它走得比我们要比较远,所以说当时老师们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过去的,比如说我们去交流的时候,我们去那边访问的时候,我们会比较注重去旁听一些课程。

  借鉴台湾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入台湾优质教学资源。杨剑雄表示,每年台湾景文科技大学都会派10到20名的老师来厦门给闽台班进行授课。同时,两岸专业老师还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联合编写教材。作为主编之一,杨剑雄从台湾交流回来就开始筹备教材编写,用了两年时间完成初稿。她表示,通过合作编写教材,台湾职教界对大陆职教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老师 杨剑雄:我们在教材里加强了实践类的教学,在里头融合了很多实操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知识点模块我们都会配合实际的一些任务,让学生去操作,相当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做是一个一体的过程,学生是一边学 一边在操作,他们学习效率很快就提升上去。

  2008年以来,福建省先行先试开展两岸教育合作,摸索出闽台高校"校校企""分段对接"等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从2009年5月开始,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作为福建省首批"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人才培养项目,十年来,闽台项目累计招生1408人,参与"校校企"合作项目达到1282人。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毕业生 陈俊铭:(通过闽台合作办学)接触过不同的教育,接受过不同的专业,我觉得如果有这么一个专业环境,让你去接触更多的东西,我觉得对学生未来就业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帮助。

  近年来,闽台教育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龙山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厦门市工业设计学会签订协议将共建台湾青年创业基地,为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等内容的帮助。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杨春林:后续的重点,要转往怎么样把台湾的针对台湾青年和青年学生的特点,怎么把他们吸引到我们大陆来,特别是台湾的这种青年学生"首来族",让他们自己亲身的体验,感受大陆发展的成果,让他们成为大陆发展成果的代言人。

  福建在两岸交流过程当中一直扮演先行先试的领头羊角色,率先出台《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等政策。闽台教师交流互动至今已超过5万人次,福建组织学生赴台交换学习已经超过4万人次,两岸高校至少签订了500多个合作协议。如今,福建出台的42条措施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也为福建职业院校的未来发展确立方向。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杨春林:这个政策其实对我们职业院校来说,方向好像更加明确了,知道怎么样下一步真正做到跟台湾融合,台湾高职院校这种融合发展,比如说在共同的创立专业标准方面,我们可以探索,一直到共建二级学院,我们都已经在计划中,相信以后两岸的这个职业院校的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好发展的春天。

福建成台生到大陆就读最集中的省份

标签: 寻路两岸 闽台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寻路两岸:台湾青年扎根社区 服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