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6-07 22:57 的文章

海口高新区:“产业+人才”筑就科技创新高地

  蔡琼娟  吴焱  本报记者 崔彩凤

海口高新区:“产业+人才”筑就科技创新高地

  海口高新区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和产业的关系,积极实践“产业+人才”模式。在《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的实施下,各路人才再次跨越琼州海峡,开启海南建设的新征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将海南视为“第二故乡”,愿意为海南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而园区的人才智力资源也已经转换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引擎。

  30年前,伴随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历史机遇,10万人才涌过琼州海峡,演绎了一次人才迁移史上罕见的壮举;如今,在《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的实施下,各路人才再次跨越琼州海峡,开启海南建设的新征程。

  纵观历史,人才始终是海南发展的基石。作为海南省惟一的国家高新区,海口高新区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和产业的关系,“缺什么,引什么”,向海内外人才抛出橄榄枝。

  在海口高新区的不懈努力下,创业先锋来了,高端科技人才来了,南非科学家考察团也来了;一座座人才工作站矗立起来了;一个个产业园拔地而起。培养扶持了中国最大的涂布膜供应商和烟用薄膜的主要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二个可以生产多种涂布薄膜的供应商——海南赛诺;园区祥云公司运用核心的解算方法,在监测大型基础设施和自然灾害点时,将监测误差缩小到3毫米;海南华益泰康研发的制剂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认证,实现了海南省制药企业的又一次“零突破”;齐鲁制药大批量注射剂销往美国,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注射剂产品被FDA批准出口美国的医药制造企业,开创海南省医药产品大批量出口发达国家的先河;“再林”“快克”“康芝”等医药品牌驰名中外……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通过积极实践“产业+人才”模式,海口高新区已经走出了一条人才引领产业、产业汇聚人才的良性发展之路。

海口高新区:“产业+人才”筑就科技创新高地


海口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

  “靶向招才”

  汇聚海内外英才

  曾广天,海南广天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成立海南广天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他当过一名普通的机械设备检修技术员,也曾在物流公司做过一名业务销售员,他创办过物流公司,也担任过贸易公司的总经理。

  从一个小小的检修员,到物流和贸易公司的掌舵人,曾广天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完美逆袭,但他一直心怀一个“先进中国制造”的梦想。

  2015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缘,曾广天途经海口高新区,看到了园区内道路两旁花红叶绿、满树如火、富丽堂皇的凤凰木,凤凰木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昭示着火热青春、凤凰涅盘、祥瑞恒久,曾广天多年来深藏于心底的那个梦想一下子又被激发了出来,加之海口高新区广揽人才的胸怀,让他坚定地走进了海口高新区创业,凭借他的创业资本、运营经验、专业技能基础以及“先进中国制造”的梦想注资成立了海南广天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天恒公司成立以来,海口高新区时刻关注着企业的发展动态,在政策优势、资金扶持方面及时地给予引导与指导,促使企业快速成长。短短三年间,广天恒公司就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现代化企业,相继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3件。拥有相当规模且配套齐全及配备精良的研发与试验设施,还有一支具有丰富的产品开发和应用经验的燃油气安防产品科研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管道燃气自闭阀、瓶装液化石油气瓶阀、液化石油气自闭调压器等系列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曾广天只是千千万万名来海口高新区创业的人才中的一员。自“百万人才进海南计划”实施以来,海口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人才高地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拓宽招才揽才思路,建立“四个统筹”机制,全方位统筹当地人才、外地琼籍人才、国内人才和境外人才,聚四方英才而用之。

  值得注意的是,海口高新区招揽人才并非单纯追求量的提升,而是根据产业所需,本着“企业缺什么就招什么”的原则,实施“靶向招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