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圆满
钱塘江潮起潮落,西子湖春去秋来。
从2009年起,每年的11月,美丽的杭州总会引来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驻足忘返。
今年也不例外。11月8日,2017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华丽启幕,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海内外人士齐聚钱塘江畔,共谋创业创新、合作发展。
在前期交流洽谈的基础上,大会期间,海外留学人员及海外社团负责人,与省内10地市和杭州市属区、县(市)、开发区、留创园、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及有海外人才需求或项目需求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对接。
短短3天会期,杭州市正式签约206个项目,签约金额达29.3亿元人民币!与去年相比,签约项目数、签约金额数分别增长10%、44.3%。更多项目在会后持续开展洽谈、交流、合作。
居高望远,广揽博用。至此,杭州已连续成功举办9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通过举办大会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打响杭州引才“金名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这次大会不寻常——恰逢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刚刚顺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在8日下午举行的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开幕式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一起出席开幕式活动,向全球高层次人才发出诚挚邀请,表达对人才的求贤若渴之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宣布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致辞。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主持,省市领导任振鹤、陈金彪、熊建平、徐立毅、张仲灿、许明、谢双成出席。
袁家军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当前,中国发展阔步迈进新时代,浙江也开启了新时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人才。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精神,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加快建设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形成一个强力的“人才磁场”,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聚于此,近年来,杭州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加大“最多跑一次”改革力度,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各类人才提供“店小二”式精准服务,让海外留学人员在杭州安居、乐业,收获成功与幸福。
作为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的重要人才活动,本届大会更加注重“资与智”的交流与对接。为办好这次大会,确保参会人员和参会项目高质量,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借助海外媒体、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家外专局驻外办事处等各种渠道,有重点地邀请海外人才、征集创业项目。
通过多方征集、反复遴选,最终择优邀请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外社团组织和高端外国专家机构负责人,携564个创业创新项目前来参会交流。他们所携带的创新创业项目,80%以上为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发展的信息经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和金融服务等产业项目,符合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这次大会更加注重创新——凸显国际化主题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模式、新浪潮、新趋势;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可能的变革新时期,这也是一个各种创新要素不断汇集碰撞的发展新时代。
自2009年起,大会已成功举办9届,每一届都有所变化与创新。今年大会站在“后峰会、前亚运”历史节点上,围绕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更加凸显国际化主题。
首先是内容上创新。新增的“创新与未来产业”杭州论坛活动,邀请了世界著名密码技术与安全技术专家威特菲尔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乌克兰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乌拉基米尔.伊斯科(IsaienkoVolodymyr)等6位世界级领军人才作主旨演讲。他们围绕“科技创新与发展杭州未来产业”主题,分享最新科技研究成果、探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给浙江杭州未来的发展以思想启迪。“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致力于加快创新驱动,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汇聚优秀人才,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聚天下英才共建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仲灿表示。
其次是形式上创新。本次大会上,讲一口流利中文的法国姑娘安娜热拉尤,尤为显眼,频频被各路媒体和参会洽谈代表们“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