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10-19 22:13 的文章

《天津市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健康养老服务综合保障体系,我市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检视民生领域存在的养老服务发展滞后问题,研究出台了《天津市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就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1.问:《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每年都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民心工程,持续加大推动。今年,市委书记李鸿忠6次深入基层专题调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2次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研究破解大城市养老服务难题结合起来,站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对加快养老服务发展提出若干意见,并要求制定我市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

  我市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期,截至2018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达到259.08万人,占比23.97%。相比之下,我市养老机构共362家,共建成照料中心(站)1301个,养老床位共6.6万张,按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床位的指标,尚有1.1万张缺口,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仅覆盖24%的社区(村),养老服务业总体发展较为滞后,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针对我市实际,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行动方案》。

  2.问:制定《行动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成果,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立足当前发展和工作实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健康养老服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3.问:为什么在《行动方案》中将“健康支持体系”列为养老服务发展八大体系中的首个体系?

  答: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康支持会越来越成为老年人群的首要需求,不仅事关人口健康预期寿命,更影响和制约着老年人生活质量。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有关数据,上门看病是排在第一位、最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领域贯彻“大健康”理念,就必须坚持“健康引领、深度融合”的原则,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与分工合作。把“健康支持体系”作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加强老年疾病防治工作、加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建设、发展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4个方面,提出发展举措和目标任务,是《行动方案》的一个突破,也标志着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由单一的“养”向“健、医、养”融合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4.问:如何破解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难题?

  答:老年人居家养老,始终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32次集中学习中提出“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行动方案》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了明确规划部署,提出建立居家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将下一步工作重点放在丰富居家养老服务上。一是在体系构建上,强调发挥居家养老服务支撑作用,强化机构养老服务专业作用,推动居家、机构养老融合发展。二是在发展方向上,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快推进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照料中心,鼓励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延伸服务。三是在发展模式上,推广“互联网+养老”、“物业服务+养老服务”、老年人“互助养老”、志愿者“时间银行”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模式,逐步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三社联动”机制。四是在保障基本上,2019年底前,将城乡经济困难老年人全部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范围,逐步建立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居家探访制度。

  5.问:农村养老服务如何发展?